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归脾汤

归脾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白术茯神(去木)黄耆(去芦)龙眼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7.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补血养心。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拼音Guī Pí Tāng

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白术当归茯苓黄耆(炙)龙眼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济生》卷四: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功能主治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摘录《济生》卷四

胎产指南》卷七: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橘红胆星茯神杏仁人参当归甘草半夏枳实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术、圆眼。

功能主治产后身热感风,痰结胸膈,心经蓄热,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牵搐,口?痰盛,言语无伦。

摘录胎产指南》卷七

辨证录》卷六: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5钱,远志1钱,麦冬3钱,山药3钱,当归3钱,广木香(末)3分,黄耆2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补心。主心包膻中之火炽甚,口干舌燥,面红目赤,易喜易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种痘新书》卷十二: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2分,白术1钱2分,茯神1钱2分,黄耆1钱2分,地骨皮1钱2分,甘草3分,木香5分,远志1钱(去心),枣仁1钱。

功能主治女子闭经,血海干涸,适产出痘。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本方加柴胡、出栀,名“加味归脾汤”。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会约》卷十五: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当归身2钱,黄耆1钱半(蜜炒),白术1钱半,茯神1钱半,枣仁(炒,研)1钱,远志6分,炙草8分,陈皮7分。

功能主治产后心血虚损,心无所主而觉痛。

用法用量桂圆肉、莲肉为引,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五

古今医彻》卷三:归脾汤

药方名称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石斛1钱(盐水炒),远志肉1钱(甘草汤浸,焙),茯神1钱,枣仁1钱(炒熟,研),白术(土炒)1钱,炮姜5分,木香5分,石菖蒲5分,柴胡3分,炙甘草3分,当归身7分,桂圆肉5枚。

功能主治中气不足,思虑过度,饥饱失时,劳役不节,而致中脘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脾疼者,脉见软弱,中气已虚,去当归、耆、术,少加柴胡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猜你喜欢

  • 青木香散

    药方名称青木香散处方青木香60克附子30克 白灰30克 矾石15克制法上四物,合捣为粉。功能主治治腋臭。用法用量掺腋下。摘录《医心方》卷四引《范汪方》

  • 良姜拈痛散

    《仁斋直指》卷六:良姜拈痛散药方名称良姜拈痛散处方良姜(切作大片,先用吴茱萸慢火炒,少顷,次入东畔当日壁土,须无雨处者,同炒;次以米醋、酒同炒至茱萸黑色)制法上只用良姜为末。功能主治治脾疼。用法用量每

  • 参茯白术散

    药方名称参茯白术散处方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2两,茯苓2两,山药2两,人参2两,甘草2两,莲肉2两,砂仁2两,桔梗2两,薏苡仁(炒)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病后脾虚津液燥。或有余热虚渴。用法用量

  • 葱白一物汤

    药方名称葱白一物汤别名葱白汤处方葱白不限多少。功能主治安生胎,落死胎。主妊娠烦闷,热病或胎动下血及热淋。用法用量葱白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葱白饮”。摘录方出《圣惠》卷七

  • 黄耆鳖甲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耆鳖甲散药方名称黄耆鳖甲散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苦梗各50克 生干地黄(洗,焙干)100克半夏(煮)紫菀(去芦)知母赤芍药黄耆甘草(爁)桑白皮各75克天门冬(去心,焙)鳖甲

  • 温胞散

    药方名称温胞散处方人参9克白术30克巴戟天30克 破故纸6克杜仲9克菟丝子9克芡实9克山药9克肉桂6克附子0.9克功能主治温肾暖胞,调补冲任。治妇人胞宫寒冷不孕。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一

  • 肥儿散

    药方名称肥儿散处方君子仁16两,鸡内金(炒)16两,白术(炒)16两,茯苓16两,山药16两,山楂(焦)16两,甘草16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功能主治理脾和胃,消积化滞。主脾胃虚弱,呕吐腹泻,停食伤

  • 白膏药

    《普济方》卷二八四:白膏药药方名称白膏药处方蓖麻子(去皮,研为泥)。功能主治消肿散毒。主痈疽,恶疮,发背,附骨痈。用法用量旋摊膏药贴之。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四《回春》卷八:白膏药药方名称白膏药处方白及

  • 甘李根散

    药方名称甘李根散处方甘李根2两(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

  • 柏皮膏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千金月令》:柏皮膏药方名称柏皮膏处方柏皮5两,生地黄半斤,桑白皮2两,杏仁(研碎)3两,大青3两,竹叶2升(切)。制法上切,以炼猪脂3斤,缓火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密贮。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