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气实

猜你喜欢

  • 金破不鸣

    病证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肺主气,在五行中属金,若肺肾阴亏,阴无以化气,

  • 脚丫

    脚趾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臭田螺疮最缠绵,脚丫搔痒起白斑。”

  • 百解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 热哮

    证名。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指肺热炽盛,痰壅气升所致的哮吼。多在夏月暑火旺盛时发作。症见哮喘痰鸣,烦热燥渴等。治宜清肺泄热,佐以顺气化痰,如桑白皮汤、白虎汤加黄芩、枳壳、栝蒌等药。《鸡鸣录·哮喘》

  • 郭坦

    【介绍】:南宋医家。字履道。汾州(今山西汾阳)人。精于医药,由于本人患病,奋而学医试药,深有所得。集有《十便良方》40卷(全名《备全古今十便良方》),用药简当,便于应用。

  • 虚痢

    病名。指体虚患痢或痢久致虚的病证。有因气虚、血虚、房劳伤、痢久虚滑等不同。《医学入门》卷五:“虚痢困倦,谷食难化,腹微痛或大痛,并无努责。血虚淡红,通玄二八丹;日久,四物汤加升麻、香附、侧柏叶;房劳伤

  • 南病别鉴

    温病学著作。3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

  • 小儿秋痢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 烂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由皮肤破损染毒或湿热火毒蕴蒸肌肤而发,多见手足部。初起患处胀痛呈暗红色,迅速蔓延成片,继则疼痛剧烈,患肢水肿,出现水泡,溃后出现淡棕色浆水,皮肉腐烂,周围转

  • 室女逆经

    病证名。指女子(本应指未婚者)因逆经而致眼部出血之病证。又名女子逆经、女子逆经赤涩、女人血气逆流、逆经目赤。《银海精微》:“此乃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于上,注于目,灌于睛外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