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患者神识不清,两手向空抓物,同时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犹如理线之状。系病情危重,邪盛正虚,或元气将脱的表现。《温疫论·补泻兼施》:“证本应下,耽迟失治,或为缓药因循,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分风病为三十六型,故名三十六风,包括疠风在内。
①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
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黄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女科、产后编条。
证名。指中风病出现口开、遗尿、手撒、眼合、鼻鼾等五脏气绝证者。属于脱证。《世医得效方·风科》:“中风恶证,口开者,心气闭绝也;遗尿者,肾气闭绝也;手散者,脾气闭绝;眼合者,肝气闭绝;鼻鼾者,肺气闭绝。
治疗胃虚的方法。如胃气虚寒则温胃建中;胃阴不足则滋养胃阴。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黄药子,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