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温阳利湿,详该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藏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出《南方草木状》。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执中条。
丛书名。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賸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介绍】:见余午亭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肾气足则听觉聪敏,肾气衰则耳鸣、耳聋。《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通于脑,脑为髓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失于濡养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即迎风流泪,详该条。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