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指疔

指疔

病名。生于手指疔疮的总称。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患指形态各异,病情亦有轻重之分。历代医家命名繁多,且很混杂,如蛇头疔蛇眼疔天蛇毒天蛇头水蛇头水蛇头疔蛇节疔钉节天蛇病蛇节蛇腹疔蛇背疔蛀节疔手指节发病茧螺疔寸疔泥鳅疽泥鳅痈泥鳅疔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中节疔断指断指疔调疽调痈调豆沿爪疔鳅肚疔等。均由外伤感染或脏腑火毒郁发所致,患指赤肿焮痛连心。功能障碍、易溃脓者为顺;若肿势不消,蔓延上下,涉及整个指头和肌腱、或延及手掌、或并发疔疮走黄者为逆。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服仙方活命饮蟾酥丸银花解毒汤等。外治:①早期宜雄黄外敷;②雄黄2克,白芷1克共为细末,猪胆汁一个,倾去胆汁一半,入前药调匀,套指扎牢以消之;③蜈蚣一条研末,猪胆汁调敷;④用白萝卜一段,挖孔入雄黄1克,蒸半熟套指,或取乌梅仁,嚼烂涂指敷之。若脓成,宜及时引流排脓。即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肌腱炎。余参见代指条。

猜你喜欢

  • 凌云骨伤

    病名。指前额部骨折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损伤后多致皮破,面目浮肿,若内损血瘀,则呕吐,鼻衄,昏迷、面黄、身软、周身虚浮、烦渴、胸痛、饮食少进。治宜止血开胃,消瘀定痛,内服疏血丸,外用五加皮汤熏洗

  • 乌泡叶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简称,详该条。

  • 烂眶

    病证名。见《异授眼科》。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 半产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 外踝疽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生于外踝处的附骨疽。又名脚拐毒、穿拐毒、鞋带痈。证同内踝疽,但因病位于三阳经,故宜内服内托羌活汤(《疡医准绳》:羌活、黄柏、防风、藁本、连翘、当归、肉桂、炙草、苍术、陈皮、

  • 泻脾汤

    《银海精微》卷上方。人参、黄芩、大黄、桔梗、茯苓、芒硝、茺蔚子各二两,玄参一两半,白芍药、细辛、白芷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水煎服。治下睑生风粟,如杨梅之状者。

  • 结毒溃烂

    证名。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治法先用黑豆、生甘草节等分,煎浓汤,先薰后洗。再用鹅黄散(轻粉、熟石膏、川柏等分,研末,加入冰片研匀),湿则掺,干则用胆汁或麻油调搽。

  • 茹草编

    书名。4卷。明·周履靖撰。刊于1582年。本书是作者亲自在山野采集可食的野生植物,通过访问,绘图的实践所编成的一部野菜食谱。卷1~2共收野菜101种,均绘图并以诗赋的形式介绍其采集时间及食用法。卷3~

  • 血膈

    ①膈证之一。指膈证因瘀血阻滞所致者。《慎斋遗书》卷八:“血膈,时吐时止,胸前作痛,且连背心,血积胸中。气行则血行,宜用气药,枳壳、沉香、芎、归行气导血。”又名血噎膈。参见膈、噎膈、血噎膈条。②即妇人血

  • ①病名。《灵枢·胀论》:“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五脏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胀病之因更多,所胀之位各异。或因湿因郁因寒因热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