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捻转法

捻转法

指针刺时,使针体作左右旋转的一种基本针刺手法。通常以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针即呈旋转状。捻转幅度的大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360°以上的称大幅度捻转。施行捻转法时,应注意勿过度单向捻转,以免肌肉纤维缠绕针体,造成滞针

猜你喜欢

  • 中经

    中风类型之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

  • 木克土

    五行学说的一种相克关系。肝属木,脾胃属土。指肝气过亢可影响脾胃。相克本属正常范围内的制约,但近人已习惯把木克土与木乘土混同。参见肝气犯胃条。

  • 胆足少阳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胆经。详该条。

  • 头偏痛

    病证名。偏头痛的别称。《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夫头偏痛者,由人气血俱虚,客风入于诸阳之经,偏伤于脑中故也。”详偏头痛条。

  • 徐芳洲

    【生卒】:1876~1946【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克平。浙江永康人。著有《痘麻证治》、《针灸备要》等书。

  • 下注疮

    病名。①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多由外受风湿毒邪,荣卫凝滞所致。发于小腿前面,患处肿胀,破则脓水淋漓,如水之注,缠绵难愈。相当于小腿湿疹。治宜疏风解毒祛湿。内服萆薢渗湿汤,外敷青黛散。②湿毒疮的又

  • 五补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地骨皮、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熟地黄、人参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功能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治五脏虚损。

  • 内经

    ①医书名。《黄帝内经》的简称。《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二书。详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条。②指行于脏腑的经脉。《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

  • 淖(nào 闹)

    ①湿盛。《素问·阴阳别论》:“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②柔润、滑润。《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

  • 暴赤肿痛眼

    病证名。《审视瑶函》:“此症乃时气所作”。症见眼目暴赤肿痛。属天行赤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