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中

暑中

类中风之一。见《医宗必读·类中风》。又名中暑(《万病回春》列为类中风之一)。因夏季酷热,猝中暑邪所致。症见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或渴。可先与通窍法,用苏合香丸灌服。《医学心悟·类中风》:“暑中,暑气逼迫,卒然昏倒,自汗面垢,昏不知人。急用《千金》消暑丸灌之。……灌醒后,以益元散清之,或以四味香薷饮厚朴丹参茯苓黄连治之。虚者加人参。”参见中暑(1)。

猜你喜欢

  • 索择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即皮肤粗糙,干枯无泽。

  • 脾虚自汗

    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医宗必读·汗》:“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见自汗条。

  • 抑肝

    同伐肝。详该条。

  • 胃虚汗

    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参见自汗条。

  • 手托法

    正骨手法。《伤科汇纂》卷五:“夫颌颏脱下,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将患人口张开,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颏,用左右大指,入患人口内,将大牙揿住,用力往下一揿,复往里送上,即入臼矣。随用绢带兜颏于顶上,半时

  • 虎须毒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颏痈。见该条。

  • 尿白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幼幼集成》)。多因乳食伤脾,脾不散精,湿热内蕴,清浊相干,下注膀胱所致;亦有因肺脾气虚而产生的。脾伤湿蕴者,治宜健脾分利,用胃苓丸;

  • 暑渴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中暑》。指因暑热所致的口渴证。宜清解暑热,养阴生津。用玉露散、麦冬汤、生津丸等方。详中暑条。

  • 封藏失职

    指肾贮藏精气及管理大小便的功能失调的病机。主要证候有遗精、滑精、早泄、小便失禁、夜尿频多、黎明前泄泻等。治宜固肾涩精。

  • 寒乳

    乳母因寒哺乳,令儿致病。因母形寒饮冷,乳气虚寒,儿饮其寒乳,导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故其症腹泻奶片不化,或便青而啼(《证治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