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芥菜之别名,详该条。
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语短声迟缓,肠鸣泄泻频。嘎声多不响,风热肺家因。
【介绍】:见毛世洪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国信。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平时注意搜集禁方,著有《伤寒要约》、《伤寒要格》,均佚。
即真武汤,见该条。
【生卒】:六世纪【介绍】:隋代官吏。荥阳(今河南郑州)人。撰有《产乳书》2卷,已佚。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饮痫为病,此患吃食不知饱,忽然连三五日不甚思食,手足搐动,多自梦寐中作,食之太饱,亦便发作。”参见痫、食痫、五痫条。
又名刺痧法。主治实热痧毒深入血肉中,有青筋、紫筋现于肘弯、腿弯者。用消毒三棱针于曲池、委中直刺或斜刺,放出紫黑血,使痧毒有所泄,然后根据痧症用药。若未现痧筋者,可用手蘸水拍之即现。余如手足十指尖或指背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三。又名肾囊痈。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或外湿浸内蕴酿成毒而致。证见恶寒发热,口干喜凉饮,小便赤涩,阴囊红肿热痛。因其睾丸不肿大,故可与子痈鉴别。初起宜清利湿热,服清肝利湿汤;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