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槐耳

槐耳

《中药大辞典》:槐耳

药材名称槐耳

拼音Huái ěr

别名槐糯(《千金方》),槐菌(《唐本草》),槐鸡(《蜀本草》),槐鹅(《圣惠方》),槐蛾、赤鸡(《纲目》)。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寄生于槐树上的木耳

性味①《药性论》:"平。"

②《唐本草》:"味苦辛,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痔疮,便血,脱肛,崩漏。

①《药性论》:"能治风,破血,益力。"

②《唐本草》:"主五痔,心痛,女人阴中疮痛。"

③《本草图经》:"治大便血及五痔、脱肛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烧存性研末服。

复方①治肠痔下血:槐树上木耳,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②治大肠风毒。下血不止:槐耳二两(烧灰),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出)。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钱。(《圣惠方》)

③治妇人漏下,淋沥不绝:槐蛾不以多少,烧灰,细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食前。(《圣济总录》槐蛾散)

④治月水不断,劳损黄瘦,暂止复发,小劳辄剧者:槐鹅(炒黄)、赤石脂各一两。为末。食前热洒服二钱。桑黄亦可。(《圣惠方》)

⑤治产后血疼欲死者:槐鸡半两。为末,酒浓煎,饮服。(《妇人良方》)

⑥治蛔虫心痛:槐上木耳(烧灰)末,如枣大,正发和水服,若不止,饮热水一升。(《随身备急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槐耳

药材名称槐耳

拼音Huái ěr

英文名Jew's Ear on PagodaTCMLIBee

别名槐檽、槐菌、槐鸡、槐鹅、槐蛾、赤鸡

出处出自《唐本草》; 《唐本草》:槐耳,槐树茵也,当取坚如桑耳者。炮烫止蝎毒。本品乃《本经》"五木耳"之一,以往多将其定为木耳科真菌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cx Hook.)Underw.但据《新修本草》云:"槐耳,此槐树上菌也,当取坚如桑耳者良。""桑、槐、楮、榆、柳,此为五耳,软者并堪啖,楮耳人常食,槐耳治痔。"由此看来,坚硬的、作为药用的槐耳可能并非胶质的作为食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槐栓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metes robiniophia Mu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下洗净,晒干。

原形态槐栓菌子实体无柄,菌盖半圆形,常呈覆瓦状,木栓质,棕褐色,近光滑,有少数环纹,(2.5-7)cm×(3-4)cm,菌肉黄白色,干后有香味,厚4-300mm,菌管长约5mm,壁厚而光整,孔口黄白色,多角形,每1mm间5-6个,孢子无色,光滑,孢子印白色,常有囊状体。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槐及洋槐、青檀等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等地。野生资源稀缺,近年来江苏等地采用固体发酵法培养槐栓菌以供药用

栽培槐耳野生资源稀缺,人工培育困难,生长周期长,生物效应低。目前用固体发酵法生产槐耳菌质,液体培养法生产菌丝体。

固体发酵 菌丝体生长最低温度5℃,最高温度37℃,最适pH5.5。

液体培养 培养基:玉米粉2%,豆饼粉2%,pH5左右。温度:27-28℃。种龄:96h。接种量:10%-15%。培养时间:6-7d。在上述适宜培养条件下,液体培养槐栓菌的菌丝干重基本稳定在2g/100ml

化学成分主成分为槐耳蛋白多糖,其水解产物含L-岩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arabinose),D-木糖(xylose),D-甘露糖(mannose),D-半乳糖(galactose),D-葡萄糖(glucose)等6种单糖,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胱氨酸(cyst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色氨酸(TCMLIByptophane),精氨酸(arginine)等18种氨基酸组成。

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用槐耳清膏进行荷瘤动物体内抑瘤试验,证实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槐耳清膏灌胃对小鼠肉瘤S180。抑瘤率25%-46%,腹水型S180生命延长率38%。多糖腹腔给药抑瘤率37.1%-48%,生命延长率50%。均质多糖蛋白(PS-T)灌胃抑瘤率38%。腹腔给药为38%-40.1%(P<0.01)。说明清膏、多糖及PS-T对小鼠肉瘤S180、腹水型S180有根明显抑瘤作用,并对荷瘤动物有显着延长生命的作用。

2.增强免疫功能:槐耳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非常显着的促进作用,能增强溶菌酶活性,对脐血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aRFC)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IIR)有增进影响,对α,γ干扰素诱生,α干扰素促天然杀伤(NK)细胞活性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特异性抗体产生,促进小鼠脾细胞DNA合成,说明它可明显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3.抗病毒作用:槐耳清膏对小鼠血清干扰素诱生作用非常显着,对鸭肝炎病毒DHBV在用药后使鸭血清HBV一DNA水平显着下降。

毒性毒性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清膏对小鼠的最大给药剂量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126.6倍;大鼠按95倍灌胃,均未能测出LD50,长期毒性试验,大鼠按临床剂量的95倍灌胃3个月,家犬小剂量组为临床等效剂量,大剂量组为其24.7倍,连续灌胃6个月,动物生长正常,经血象、生化等检查分析,各组动物都未发生异常,也未发现由药物引起的病理性改变。特殊毒理如小鼠微核及染色体畸变试验等均为阴性反应

性味苦;辛;性平

归经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痢;抗癌。主痔疮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肝癌;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烧炭存性研末。

复方①治肠痔下血:槐树上木耳, 为末, 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肘后方》)②治大肠风毒,下血不止: 槐耳二两(烧灰),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出)。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③治妇人漏下,淋沥不绝: 槐蛾不以多少,烧灰,细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食前。 (《圣济总录》槐蛾散)④治月水不断,劳损黄瘦,暂止复发,小劳辄剧者: 槐鹅(炒黄)、赤石脂各一两。 为末。食前热酒服二钱。桑黄亦可。 (《圣惠方》)⑤治产后血疼欲死者: 槐鸡半两。为末,酒浓煎,饮服。(《妇人良方》)⑥治蛔虫心痛: 槐上木耳(烧灰)末, 如枣大, 正发和水服,若不止,饮热水一升。 (《随身备急方》)

各家论述1.《药性论》:能治风,破血,益力。

2.《唐本草》:主五痔,心痛,女人阴中痒痛。

3.《本草图经》:治大便血及五痔、脱肛等。

临床应用槐耳冲剂:采用固体发酵新工艺,将槐栓菌菌种在发酵基质上发酵,形成含有槐耳菌丝体多糖等活性成分的槐耳菌质。槐耳菌质再采用热水、乙醇等提取清膏,进一步研制成为临床用药槐耳冲剂。每包含干清膏2. 64g。用于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庄毅《抗癌新药槐耳冲剂的研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假香附

    药材名称假香附拼音Jiǎ Xiānɡ Fù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砖子苗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iscus sumatrensis(Retz.)T.Koyama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

  • 槐根

    《中药大辞典》:槐根药材名称槐根拼音Huái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根。性状干燥的根粗壮而呈圆柱形,略弯曲。外表黄色或黄褐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木质,纤维性。化学成分含d-山

  • 小金樱子

    药材名称小金樱子拼音Xiǎo Jīn Yīnɡ Zǐ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果蔷薇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金樱"条。性状果实圆形,直径0.5~1厘米;外表面深棕色

  • 海松子

    《中药大辞典》:海松子药材名称海松子拼音Hǎi Sōnɡ Zǐ别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果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

  • 黄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黄接骨丹药材名称黄接骨丹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多年生草

  • 大麦泡

    药材名称大麦泡别名对嘴泡、猫爪刺、牛奶泡、栽秧泡、泡儿刺、三月泡来源蔷薇科大麦泡Rubus corchorifolius L.[R. althaeoides Hance],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

  • 水葫芦七

    《中药大辞典》:水葫芦七药材名称水葫芦七拼音Shuǐ Hú Lu Qī别名登云鞋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水葫芦七的根。夏、秋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全体有短毛。块根

  •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原形态落叶灌木。茎

  • 白三七根

    药材名称白三七根拼音Bái Sān Qī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性味味苦涩,性凉。功能主治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用法用

  • 通骨消茎叶

    药材名称通骨消茎叶拼音Tōnɡ Gǔ Xiāo J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ex Rot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