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见《注解伤寒论》)伏气之说源出《内经》。如《
见医医病书条。
证名。见《经验医库》。指呕吐因脾胃虚弱所致者。《石室秘录》卷三:“胃吐出于脾虚。脾气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其脾气则胃气自安。”宜用附子理中汤等。
见《正体类要》卷下。即参苏饮第二方,见参苏饮条。
病证名。见朱丹溪《胎产秘书》。多因产后血出过多,心失所养,神无所归,或产后恶血不去,瘀血攻心所致。症见神志恍惚,或妄言妄见。气血虚弱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自汗等,治宜补气血,方用滋荣益气复神汤(
【介绍】:见赵学敏条。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茺蔚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