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毛白杨

毛白杨

《中药大辞典》:毛白杨

药材名称毛白杨

拼音Máo Bái Yánɡ

别名白杨、笨白杨、独摇(山东昌潍《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

出处山东昌潍《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

来源为杨柳种植物毛白杨树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大乔木,树高达25米。树皮灰白色,老时深灰色,纵裂;幼枝有灰色绒毛,老枝平滑无毛,芽稍有绒毛。叶互生;长枝上的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0~15厘米,宽8~12厘米,先端尖,基部平截或近心形,具大腺体2枚,边缘有复锯齿,上面深绿色,疏有柔毛,下面有灰白色绒毛,叶柄圆,长2.5~5.5厘米;老枝上的叶片较小,边缘具波状齿,渐无毛;在短枝上的叶更小,卵形或三角形,有波齿,背面无毛。柔荑花序,雌雄异株,先叶开放;雄花序长约10~14厘米;苞片卵圆形,尖裂,具长柔毛;雄蕊8;雌花序长4~7厘米;子房椭圆形,柱头2裂。蒴果长卵形,2裂。花期3月。果期4月。

生境分部分布辽宁及华北、西北、华东等地,一般为栽培。

化学成分树皮含总甙、皂甙、强心甙、黄酮甙、酚类、蛋白质、氨基酸。

功能主治祛痰。治咳嗽痰喘。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鲜白杨树皮2两,加水煎沸半小时后加入鲜蛤蟆草2两,再煎15分钟,滤出药液,药渣再加水煎沸15分钟。两次煎液混合约得150~200毫升,早晚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观察1558例,绝大多数经2~3疗程,总有效率为86%,其中显效以上占46.9%。对咳、痰、喘均有一定效果。极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轻度腹部不适或腹痛腹泻,暂停药或继服后消失。对兼有痔疮、习惯性便秘的患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白杨

药材名称毛白杨

拼音Máo Bái Yánɡ

别名白杨、笨白杨、大叶杨、响杨

出处出自山东昌潍《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的树皮或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tomentosa Carr.[P.pekinensis Henry]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或结合伐木采剥树皮,刮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达30m。树皮灰绿色或灰白色,皮孔菱形散生,或2-4连生,老树干基部黑灰色,纵裂。芽卵形,花芽卵圆形或近球形,微被毡毛。长枝叶阔卵形或三角形状卵形,长10-15cm,宽8-13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具波状牙齿;叶柄上部侧扁,长3-7cm,先端通常有2-3(-4)个腺点;短状叶通常较小,卵形或三角形卵形;边缘具深波状皮齿,叶柄稍短于叶片,侧扁,先端无腺点。雄花序长10-14(-20)cm;雄花苞片约具10个尖头,密生长毛,雄蕊6-12,花药红色;雌花序长4-7cm,苞片尖裂,边缘具长毛;子房长椭圆形,柱头2裂,粉红色。果序长达14cm;蒴果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温和平原地区,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板片状或卷筒状,厚2-4mm,外表面鲜时暗绿色,干后棕黑色,常残存银灰色的栓皮,皮孔明显,菱形,长2-14.5mm,宽3-13mm;内表面灰棕色,有细纵条纹理。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及颗粒性。气微,味微。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列,皮孔明显。皮层散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石细胞直径29-69μm,薄壁细胞含有棕色物。韧皮部宽广,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直径25-49μm,常体有纤维束,并可见晶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射线1-3列细胞。

化学成分叶含白杨甙(populin),颤杨甙(tremuloidin),水杨甙(salicin)和苯甲酸(benzoic acid)。

药理作用树皮醇提取物100%溶液给兔灌胃,有一定祛痰作用(酚红法);对小鼠无明显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单用对豚鼠组织胺性哮喘无平喘作用,但与1%蛤蟆草油乳剂合用则效果显着:治疗大鼠慢性气管炎(烟熏法),其1:1提取液在第14次治疗后,对气管和支气管病变略有改善。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枯草杆菌(平板法),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明显作用(纸碟法),24小时内杀死福氏痢疾杆菌的有效浓度为1:8(试管法)。

性味苦;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化痰。主肝炎;痢疾;淋浊;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腐卑

    药材名称腐卑别名小青[湖北]、山膏药、豆腐叶、六月冻、凉粉柴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腐卑Premna microphylla Turcz.,以根及叶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

  • 及己

    《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己药材名称及己拼音Jí Jǐ别名四叶对、四皮风、獐耳细辛、四角金、对叶四块瓦来源为金栗兰科金栗兰属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 (Thunb.)Ro

  • 柯树皮

    《中药大辞典》:柯树皮药材名称柯树皮拼音Kē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柯树树皮的韧皮部。原形态柯树,又名:木奴树(《临海异物志》),石栎、青锡,栲树、稠树。常绿

  • 蜀葵子

    《中药大辞典》:蜀葵子药材名称蜀葵子拼音Shǔ Kuí Z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化学成分果含脂肪油。油中含不饱和游离

  • 鼺鼠

    《中药大辞典》:鼺鼠药材名称鼺鼠拼音Léi Shǔ别名耳鼠(《山海经,),鼯鼠、夷由(《尔雅》),飞鸓(《广雅》),飞鼠(《上林赋》张揖注),飞生(《尔雅》郭璞注),飞生虫(《本草经集注》)

  • 一把伞

    药材名称一把伞拼音Yì Bǎ Sǎn别名岩谷伞、茴心草、茴新草、小青药、阿收鸡、太阳针、回心草出处本品以一把伞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一把伞生大理府石上,似峨眉万年松而叶圆。”考其附图,其原

  • 野核桃仁

    《中药大辞典》:野核桃仁药材名称野核桃仁拼音Yě Hé Tɑo Ré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的种仁。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积6~7天,待果皮霉烂后,擦去果

  • 褐盖肉齿菌

    药材名称褐盖肉齿菌拼音Hè Gài Ròu Chǐ Jūn别名钟馗菌、地鸡、土菌、地蕈、杜蕈、獐头菌、獐头、钟馗、馗厨、獐子菌、牛腮巴菌出处1.潘之恒《菌谱》载:“钟馗菌即土菌也…&he

  • 西北莸

    药材名称西北莸别名小六月寒[陕西]来源马鞭草科莸属植物西北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以全株入药。功能主治调经活血,祛湿。主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美商陆叶

    药材名称美商陆叶拼音Měi Shānɡ Lù Yè别名洋商陆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商陆科植物垂序商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tolacca acinosa Roxb.[P。Esculent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