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的一类。以跪坐为主要姿势。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中,记有“坐引八维”一势。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肝的疏泄作用不及,失其条达之性。多由情志忧思郁结所致。症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精神抑郁,不欲饮食,或口苦,喜呕,脉弦等症。治宜疏肝解郁。
足少阴的经筋。《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
书名。又名《梅师集验方》。卷数不详。梅师即梅文梅,为隋·广陵(江苏扬州)僧人,《古今医统》载:“善疗瘴疠,医杂证,悉悉说单方,其效甚速。人咸集,相传曰《梅师方》云。”书已佚,《证类本草》等书均有引录。
病名。出明·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生于乳头之下的痈肿。因乳根穴而得名,故云。详乳痈条。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气恼郁结不伸而起,喉边形起乳头,遇阴天劳神气恼,颈外如绳扣住,饮食不下,呼吸不利,日久年深则蛾下起黄皮或白皮一条,长入喉底。”《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下:“左喉两边,形似
【介绍】:清代医家。湖南邵阳人。以患病求医,得导引术而愈。著有《三指禅》、《医学百论》、《外科便览》等书。
《疡科选粹》卷一方。黄柏、雄黄各一两,炒黄丹二两。为细末,水调敷患处。治热肿焮红疼痛。
见《云南中草药》。为紫金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