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即消风百解散,见该条。
病证名。指瘀血所致的泄泻。《不居集·积瘀泄》:“内有积瘀,胸胁腹痛,泄下光亮如黑漆退光色者是也。”《医林改错》治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泄补肾无效,作瘀血治,用膈下逐瘀汤。
【介绍】:见吴世昌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道家、医生。撰有《延寿赤书》1卷。
痿证之一。《证治汇补·痿躄章》:“食积痿者,饮食太过,妨碍道路,升降失常,脾气不得运于四肢,手足软弱,或腹膨胀痛,或噁心暖气,右手脉洪弦滑者,宜运脾消导,从食积治,俟食消积化,然后补脾。”宜木香槟榔丸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简称《类聚方》,2600卷,已佚。
病证名。污血即瘀血。指瘀血凝滞胁下所致的胁痛。《金匮翼》卷六:“污血胁痛者,凡跌扑损伤,污血必归胁下故也。其症昼轻夜重,或午后发热,脉短涩或搏,其人喘逆。”《赤水玄珠》卷五:“跌蹼损伤,瘀血停积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