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麝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阴交、阳交两穴的合称。详见二陵条。
出《土宿本草》。为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僧。居住在歙县(今安徽歙县)北八十里的箬岭上,长于针灸,用细毫针治病,有良效。
参补阴、强阴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鬼目之别名,详该条。
即补阴。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万氏女科》。病因孕后冒雨,或感受雾露之邪,久坐湿地,及汗出冷浴,以致湿伤于肌腠。症见发热,骨节烦痛,身重头重鼻塞等。治宜祛湿安胎。方用黄芩白术汤(黄芩、白术、苏叶、生姜)。
病证名。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上胞下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