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灰叶

灰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灰叶

药材名称灰叶

拼音Huī Yè

别名蓝靛[广东]、野青树、假靛青、山青

来源豆科灰叶属植物灰叶Tephrosia purpurea (L.) Pers.,以根、茎、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微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解表,健脾燥湿,行气止痛。用于风热感冒,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慢性胃炎;外用治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全草或根3钱。外用适量,全草煎水洗患处。

备注(1)全草有毒,以根部为最毒,含有灰叶素(tephrosin)和鱼藤(deguelin)。中毒症状:腹泻。按一般中毒急救原则处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灰叶

药材名称灰叶

拼音Huī Yè

别名山青、野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灰叶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半灌木,高30~60厘米,基部木质。茎圆柱形,近直立,多分枝,幼枝密被柔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叶,小叶9~17片;小叶狭倒披针形,长约2厘米,宽约0.5厘米,先端钝或略凹入而有小锐尖,侧脉多而密,下面有带光泽的短丝毛;托叶线状锥尖。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萼齿长于萼管,裂片三角状锥尖;花冠淡紫色,旗瓣外面被丝毛。荚果长5厘米,稍弯曲,秃净或被疏长毛;有种子6~10颗。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村旁、路边、荒野、河边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槲皮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全草提取物对移植于(腹腔注射)小鼠的Schwartz白血病(腹水型)无抗肿瘤作用。根含鱼藤酮,故可用来毒鱼,但其杀昆虫之效力颇低。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功能主治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风热感冒,消化不良,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灰叶

药材名称灰叶

拼音Huī Yè

英文名all-grass of Purple Tephrosia

别名乌仔草、紫草藤、野青树、野青子、野蓝靛、山青、野蓝、假蓝靛、假靛青蓝。

出处1.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灰叶,全株有毒,以根部最毒。中毒症状为腹泻。如出现腹泻,可口服复方樟脑酊2-5ml,或鞣酸蛋白1-2g,或活性炭3-4g,均日服三次。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灰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phrosia purpurea(L.)Pers.[Cracca purpure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灰叶 半灌木,高30-60cm。幼枝被白色疏柔毛。茎圆柱形,近直立,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小叶片椭圆披针形,长2cm,宽0.5cm,先端钝或略凹,有小锐尖,背面有白色平伏短柔毛,侧脉多而密;托叶线状,锥尖。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轴、花萼及旗瓣外面均有白色柔毛;花冠淡紫色,长约7mm。荚果扁条状,先端外弯略似镰刀状,长3-5cm,宽约4mm,疏生短柔毛。种子4-10颗,肾形,黑褐色。花期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间、河边、村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30-60cm。茎圆柱形,基部木质,多分枝,幼枝密被柔毛。羽状复叶,小叶7-17,多皱缩破碎,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1.5-3.5cm,宽0.4-1.4cm,下面有白色短柔毛,侧脉多而密,近无柄。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气微,味微苦。有毒。

化学成分全草含披针灰叶素(lanceolatin)B,异灰叶素(a-toxicarol),鱼藤素(deglelin),灰叶素(tephrosin),o-甲基倒卵灰毛豆素(o-methylobovatin),去氢鱼藤素(dehydrodeguelin),水黄皮二酮(pongamol),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叶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扁豆醇(lupeol),芸香甙(rutin),生物碱(alkaloids)。茎叶含槲皮素(quercetin)及β-谷甾醇。豆荚中含灰叶酮(tephrone)。花中含氯化矢车菊素(cyanidin chloride),氯化飞燕草素(delphinidin chloride)。种子含咖啡酸(caff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蛋氨酸(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羟基茜草素(purpurin),异合生果素(isolonchocarpin),水黄皮素(karanjin),水黄皮二酮(pongamol),谷自醇(sitosterol),披针灰叶素B,无毛水黄皮黄酮(kanjone),灰毛苯并呋喃酮(pur[irotenin)A、B,灰叶甲醚( purpureamethide)。

药理作用1. 无抗肿瘤作用:全草提取物对移植于(腹腔注射)小鼠的Schwartz白血病(腹水型)无抗肿瘤作用。

2. 毒鱼:根含鱼藤酮,故可用来毒鱼,但其杀昆虫之效力颇低。

性味味微苦;性凉;有毒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燥湿解毒。主风热感冒;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风热感冒,消化不良,湿疹,皮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苦果

    药材名称苦果别名洋苦果、吕宋豆、吕宋果来源马钱科苦果Strychnos ignatii Bergin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菲律宾、越南、泰国。化学成分含番木大鳖碱等生物碱。性味苦,温。有大毒。功能主

  • 壶卢秧

    药材名称壶卢秧拼音Hú Lú Y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葫芦和瓠瓜的茎、叶、花、须。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L.sicera

  • 茎花来江藤

    药材名称茎花来江藤拼音Jīnɡ Huā Lái Jiānɡ Ténɡ英文名Stemflower Brandisia别名红花金银藤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茎花来江藤的全草。拉

  • 无名子

    药材名称无名子拼音Wú Mínɡ Zǐ别名阿月浑子(《本草拾遗》)。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无名木的果实。原形态无名木(徐表《南州记》)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单数羽状复叶互

  • 狼麻

    药材名称狼麻别名鬼箭锦鸡儿、浪麻来源豆科狼麻Caragana jubata (Pall.) Poi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散肿,

  • 过山枫

    药材名称过山枫拼音Guò Shān Fēnɡ英文名Aculeate Staff-tre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acu

  • 水蜈蚣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蜈蚣药材名称水蜈蚣拼音Shuǐ Wú Gōnɡ别名金钮草、三荚草、散寒草[四川]、球子草、疟疾草、金牛草来源为莎草科水蜈蚣属植物短叶水蜈蚣Kyllinga brevif

  • 狗脑

    《中药大辞典》:狗脑药材名称狗脑拼音Gǒu Nǎo别名狗脑髓(《医学入门》)。出处《别录》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脑髓。化学成分脑的各部,化学组成并不一致,含率颇不相等。灰白质含水分78.7%,蛋白质1.7

  • 无根藤

    药材名称无根藤拼音Wú Gēn Ténɡ别名无头藤、无娘藤、金丝藤、罗网藤、无根草来源为樟科无根藤属植物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

  • 杉叶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叶藻药材名称杉叶藻拼音Shān Yè Zǎo别名秦扯[藏名]来源杉叶藻科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至西北,西南及西藏。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