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病因六淫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燥与湿对。燥病易伤津液。临床表现多为目赤、口鼻唇舌干燥、干咳、胁痛等。其偏热者为温燥,偏寒者为凉燥。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参见内燥条。

猜你喜欢

  • 活幼心法大全

    见活幼心法条。

  •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

    见琼瑶神书条。

  • 真脏

    五脏之真气。《素问·阴阳别论》:“所谓阴者,真藏也。”《素问·示从容论》:“真脏坏决。”

  • 温补

    补法之一。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肾气虚寒用右归丸。

  • 豪针

    豪与毫通,即毫针。《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针……。”

  • 混元母

    即胞衣。详该条。

  • 膺中俞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 血块痛

    病名。王肯堂《胤产全书》:“产后儿枕块痛俗名血块痛,宜服三圣散(当归一两,延胡索、桂心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童便或热酒调下)。”详儿枕痛条。

  • 华灰木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 眼大睫

    见《叶氏眼科方》。指内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