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一。指胃上口。其上与食道相接。贲通奔,投向、奔凑之意。食物从此处奔入于胃,故称。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病名。出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即妇女前阴肿胀。参见阴户肿痛条。
苔薄黄而干。为外感化热,热邪虽不盛而胃津已受伤,宜甘寒之剂调治(见《外感温热篇》)。
证名。指呼吸急促。《说文》:“喘,疾息也。”疾,指快速;息,指一呼一吸。疾息,即表示呼吸次数比正常人快速急迫。《素问·经脉别论》以五脏病症皆可致喘。《济生方·喘》:“将理失宜,六淫所伤,七情所感,或因
心与舌有密切关系。舌功能的正常有赖于心机能的正常;反之,舌象的变化也可反映某些心的功能状况。《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五阅五使》:“心病者,舌卷短。”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
练功方法之一种。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两手仰掌向前推出,犹似托物在手,待推足后再缓缓收回至腰间。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胃脘痛论》。指胃痛之由食积、痰饮、积热、积冷、气滞、死血、虫积等所致者。详食滞脘痛、痰饮胃脘痛、积冷胃脘痛、积热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动脘痛、胃脘痛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