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昏

目昏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又名眼昏目昧、目昏昧目瞀目暗不明眼暗眼闇目茫茫、目、目、视物。为视物不明的证候。《灵枢·大惑论》:“五藏六府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如久病虚羸,气血两亏;肝肾不足,精血暗耗;心营亏损,神气虚乏;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滞血瘀玄府闭塞;风、火、痰、湿等上扰清窍,以及头眼部外伤,均可使眼失去五脏六腑精气的正常濡养,以致目昏。宜结合眼部及全身情况辨证论诒。

猜你喜欢

  • 广木香

    见《普济方》。为木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 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

  • 足阳明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络脉,见该条。

  • 如圣白虎汤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十八方。人参、知母各一钱半,五味子八分,麦门冬(去心)三钱,石膏五钱,炙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自汗烦渴,脉洪涩者。

  • 七情之一。思虑。《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思虑过度可致气机郁结,甚而伤及脾的运化功能。《素问·举痛论》:“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真脏

    五脏之真气。《素问·阴阳别论》:“所谓阴者,真藏也。”《素问·示从容论》:“真脏坏决。”

  • 臂泰阴脉

    经脉名。即手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泰阴脉:循筋上兼(廉),以奏(凑)臑内,出夜(腋)内兼(廉),之心。其病:心痛,心烦而意(噫)。诸病此物者,皆久(灸)臂泰(太)阴脉。”

  • 双美丸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 陵后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主治腓神经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肠红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