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当归枳壳汤,见该条。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病证名,指感受风邪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卷六:“感风而嗽者,恶风有汗,或身体发热,或鼻流清涕。”方用桂枝汤加味。《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嗽,风乘肺也。其脉浮,必兼鼻塞,流涕、声重、口干、
证名。外邪侵犯背腧诸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背腧诸经心痛,心与背相引,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诸腧、诸腑涉邪所致。病属外所因。”参见心痛条。
在犬牙两旁,上下左右各有二,中有微槽。即今之第一、二双尖牙。上属足阳明胃经,下属手阳明大肠经。
【介绍】:见吴贞条。
古刺法名。《黄帝内经太素·杂刺》:“在头疾头痛……阳刺,入一旁四。”指治疗头痛,用正中一针,四旁各刺一针的刺法。即《灵枢·官针》所述十二刺之扬刺。《素问·长刺节论》所载阴刺之法亦同此,谓“入一旁四处”
【介绍】:见胡澍条。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胃腕痛、厥心痛范围。多由平素脾胃虚寒,肝气犯胃,复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血骤闭而发为本病。症为胃脘部突发性剧烈疼痛,迅及全腹,腹硬拒按,汗出肢冷,恶心呕吐,气促脉数或脉微欲绝,
①《寿世保元》卷七方。海金沙、侧柏叶《盐水炒)各四两,厚朴(姜炒)、当归(酒洗)各三两,白术、川芎、白芍药(酒炒)、熟地黄各二两,羌活、防风各一两半,炒香附、人参、砂仁各一两,甘草三钱。为末,用白毛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