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血不定

猜你喜欢

  • 局方安肾丸

    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五。即安肾丸第一方,见安肾丸条。

  • 箍围药

    与围药、箍药同义。是在肿疡周围,敷布一圈湿润药泥。有使疮形缩小高突,容易化脓溃破和制毒扩散的作用。一般用于肿疡初起,溃脓后余肿未消,亦能帮助消肿。通常阳证用金黄散,选用葱汁、麻油、菊叶、丝瓜叶捣汁调敷

  • 薯蓣果

    见《江西草药》。为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 发黄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多因火盛血燥或久病气血亏损,导致毛发色黄不泽。治宜滋肾凉血。内服草还丹。外用菊花散煎水洗发。

  • 吐蛔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吐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此与伤寒吐蛔,伏阴在内者不同。宜用消毒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用

  • 山姜黄

    见《广州植物志》。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 指较大肌肉的会合处。《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

  • 水吐丝

    见《江苏药材志》。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半边伞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赤车使者之别名,详该条。

  • 橡皮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