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熟地黄(九蒸)、白术(土炒)、白芍药(酒炒)、玄参、桑叶各一斤,山茱萸(蒸)、炒山药、牡丹皮、地骨皮、沙参、石斛、麦门冬各十两,炒五味子、龙骨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介绍】:见金铭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等篇。指目眦生疮。参见眦赤烂条。
见营卫不和条。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疟疾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素问·疟论》:“其间日而作者何也?歧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
【介绍】:清代医家。字万宁。上元(属江苏江宁)人。长于温病,撰《羊毛瘟论》(又名《瘟证羊毛论》、《羊毛瘟证论》(1795年刊行),为讨论此证之最早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