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囊秘喉书》。鏁,同锁(《集韵》)。即锁喉风。参见喉风条。
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白眼痛者,俗呼为害白眼。其证不红不肿,沙涩疼痛,多生红丝赤脉,乃脾肺络伤湿热,兼气分伏火上冲所致。”详白眼痛条。
金代医官职称。为御药院低等医官,官阶从九品。参见御药院条。
出《名医别录》。即柳絮,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王不留行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七。即疣。详疣、千日疮条。
病证名。指中暑之轻者。《医碥》卷一:“暑迷一证,似中而轻,欲睡懒语。壮人香薷饮加黄连一钱,虚人星香散加香薷一钱。醒后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烦闷多渴者,香薷饮。若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外热内寒,烦躁多渴,甚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病名。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口齿类要》:“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无气闭塞也。”《杂病源流犀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