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

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灵枢》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论述,并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许多古代文献均有记载,民间亦广为流传,但未形成系统。解放后,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予针灸,还可施行电针,注射药物或割治等方法,并可用作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以耳针(或短毫针)对准选定穴位快速刺入,但不可穿透耳壳,捻转数秒钟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需较长时间留针,可用皮内针埋置。使用其他方法者,参阅有关各条。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凡针刺疗法适应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对疼痛性疾患效果尤佳。为准确选取穴位,有耳穴探测器可供使用。

猜你喜欢

  • 引气法

    即行气法。见该条。

  • 济众新编

    综合性医书。朝鲜·康命吉撰。8卷。刊于1799年。参阅《内经》、《难经》及历代方书二十余种,删繁取要,间附己见,分类编成。卷1~7分述临床各科多种病证,首脉法、次证治;卷8药性歌,辑录《万病回春》、《

  • 蚕纸

    出《肘后备急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 牙皂

    见《本事方》。为猪牙皂之简称,详该条。

  • 手臂出臼

    病名。即肘关节脱臼。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又名曲瞅骱出、肘骨出臼,臂骱落出。因跌仆、扭撞所致。可分为前、后脱臼,以后脱臼为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及弹性固定。前脱臼多并发肱骨髁部骨折、肘关节呈

  • 室女带下

    病证名。见《济阴纲目》卷三。指未婚女子由于经血初潮,阴中炎热,当风感寒,或用凉水洗下体,或初见经血来而惊恐致成带下。亦有属冲任虚寒而致白带量多者。

  • 吊风根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榕须之别名,详该条。

  • 银花藤

    见《医学真传》。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 血分寒

    详血寒条。

  • 胎产辑萃

    书名。又名《妇科胎产经验良方》。4卷。清·汪家谟辑。刊于1746年。卷1~2为胎前;卷3~4为产后。全书选录古代文献中对胎产诸病的论述及治法、医案等,间附以作者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