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风轮生白翳,状如大星,星中有一孔,宛若锥钻,甚者如新月,月上亦有一痕,俨指甲深掐,故曰星月翳蚀,凝脂症之小者。”详凝脂翳条。
出《名医别录》。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又有4卷本,书名《痘疹指南》,内容全同。清·宋麟祥撰。刊于1695年。上卷痘疹门;下卷疹症门。作者师承费启泰《救偏琐言》,认为痘为先天之毒,治宜攻下,反对用托补之法。故本书内容尤详于痘症的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宗厚(一作景厚)。先祖籍淮南,后于洪武年(1368~1398年)中移居咸宁(陕西西安一带)。精于医学,根据《素问》和张仲景《伤寒论》的医理,又补入后世的方治编成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即凉血饮,见该条。
疏解表邪,同解表法。详该条。
病名。清·严景芬《目科捷径》:“在上胞内有块如杏核窍形,扣在胞内,翻转则露出似骨。”
【介绍】:见吕震名条。
病名。见《喉舌备要》。《喉科方论》:“此症发在喉中,左右舌俱黑色,此是肾经传来不治之症。患是症者,必大寒大热,盖伤色过度,肾绝故也。”治宜滋肾养液。用左归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
①闷瘄之一。见于痰饮素盛的病儿,麻毒与痰饮相搏,内迫于肺,以致肺气不宣,疹难透发。症见气急发喘,满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间有声。治宜宣肺涤痰,用二陈汤加葶苈、瓜蒌仁、莱菔子、白芥子、枳壳、连翘、桔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