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生要旨》。即婴儿生下后不啼哭。详闷气生条。
《医学入门》卷三方。木通、滑石、赤茯苓、车前叶各一两,瞿麦五钱。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治阴虚为阳所凑,膀胱积热,小便难而黄。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①小儿前囟处可触知的软组织。囟门下陷或隆起,有助于判断颅内压的高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参见囟条。②即囟骨。详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厥论》。指血因呕吐而出,有多至盈盆倾碗者。常因恼怒、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亦有因暴怒伤肝,气火上逆者,兼见胸胁疼痛,心烦不宁,少寐多梦。甚者可见惊狂骂詈,不辨亲疏。舌质红,脉多弦数。治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盘肠生。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免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即肩胛骨。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向后凹陷,形同饭勺,故名。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出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