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一种。《证治准绳·耳》:“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明医杂著》卷三:“大抵此症,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证见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口苦,二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出《神农本草经》。为莲子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腥臊气。病者的痰液、汗液、白带、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
《灵枢经》篇名。邪,病邪;客,外来者。本文主要讨论外邪侵入人体的病机,故名。文中指出邪气入侵的部位不同,能引起不同的病症,并相应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祛散外邪。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肛,读如仙(xiāng),浮肿、胀大的意思。《玉篇·肉部》:“肛,肿也。”指疮疡久不敛口,四周高起坚硬似翻花。古人用老蟾蜍,破腹连肚杂,以竹刀刺蟾身数孔,贴疮沿上,轻者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术语。指集中意念于任何一种事物。一般集中于下丹田、中丹田或上丹田中(参见丹田条)。集中则有益于健康。《抱朴子内篇·地真》:“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即肉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