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与阳明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广明之下,名曰太阴”。本经多血少气。因位于三阴经的最表层,故有“太阴为开”之说。②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
【介绍】:见李子毅条。
见《中药志》。为斑蝥之别名,详该条。
见《履岩本草》。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汇言》。即麦芽,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精通方脉,常施药助人。
即耳廓。详该条。
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外感六淫之证,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但发热更甚,目赤、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见《四川中药志》。为翻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徐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