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背恶寒

背恶寒

证名。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指背部有寒冷感觉。《张氏医通》卷三:“背为阳位,背上恶寒,阳受病而阴邪亢逆也。其病有七。一者暴中阴寒四肢厥冷而背恶寒,脉必沉细,附子汤温散之;一者素禀阳衰,而背上常微畏寒,脉来微弱,八味丸温补之;一者热邪内伏,烦渴引饮而背恶寒,脉多沉滑,或伏匿,此火郁于内也,热病初发多此,白虎汤解散之;一者中暑暍热,亦多有背恶寒,人参白虎,清暑益气,按证清解之;一者湿痰内郁,肢体疼重,而痞闷头汗,其人必肥盛,其脉或缓滑、或涩滞,滑则指迷茯苓胆星,涩则苓桂术甘加半夏、广皮分解之;一者瘀血内滞,而头汗目黄小便清利,大便溏黑,小腹偏左、或胁中脘有疼处,脉必关尺弦紧,或带芤状,桃仁承气、***地黄,随上下虚实清理之;一者无故脉数,而背恶寒,疼重寒热者,为发痈疽之兆,膏粱多此,不可疑似而迟延,难疗也。”

猜你喜欢

  • 白疳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 竻角强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露兜竻蔃之别名,详该条。

  • 抹法

    推拿手法名。①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紧贴皮肤,略用力作上下或左右缓慢的往返移动。常用于头部、颈项及胸腹部。②推拿的俗称。《理瀹骈文》:“推拿,乡村人谓之抹。”

  • 十二经水

    指十二条河流: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渑水、淮水、漯水、江水、河水、济水、漳水。《灵枢·经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

  • 徐灵胎

    【介绍】:见徐大椿条。

  • 软下疳

    性传播疾病之一。多由交媾不洁,传染而得,或感受湿热之毒,侵蚀皮肤粘膜而成。男性好发于包皮内外、包皮系带、冠状沟、阴茎体与龟头等处。女性多发于阴道口、阴唇系带、前庭和阴蒂等处。初起为炎性小丘疹,周围绕以

  • 肾喘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肾中水邪上干于肺的气喘。《景岳全书·喘促》:“水病为喘者,以肾邪干肺也,然水不能化而子病及母,使非精气之败,何以至此。”《医学纲目·喘》:“肾喘则呕咳。经云,少阴所谓呕咳上

  • 肝为刚脏

    见《临证指南医案·郁》。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舒畅,既恶抑郁,也忌过亢。肝为将军之官,其刚强之性,主要体现在肝气方面。肝气太过,易于急躁、发怒;肝气不足,则使人恐惧胆怯。

  • 妊娠失音

    病证名。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或不能出声,称为妊娠失音。参见子喑条。

  • 正角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角代表木运,木运平气之年,无太过与不及,称为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