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臭油果

臭油果

药材名称臭油果

拼音Chòu Yóu Guǒ

别名大香果、香桂子、野香油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三股筋香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thomsonii Allen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果熟时采,晒干。

原形态三股筋香常绿乔木,高3-10m。树皮褐色。枝条圆柱形,具细纵条纹,淡绿或带红色,皮孔明显;顶芽卵形,芽鳞褐色,密被绢质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7-15mm;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7-10cm,宽2.5-4.5cm,坚纸质,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两面凸出。伞形花序腋生;总苞片早落;花梗长约4mm;雄花3-4朵,黄色,被灰色微柔毛;花被片6,卵状披针形,花丝被疏柔毛;第3轮雄蕊近基部有两个圆肾形腺体;雌花白色、黄色或黄绿色,被灰色微柔毛;退化雄蕊9,第3轮有时花瓣状,基部有两个圆肾形腺体;子房椭圆形,长约2mm,与花柱近等长,均被灰色微柔毛。果椭圆形,长1-1.4cm,成熟时黑色,果托直径约2mm,果梗长1-1.5cm。花期2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500m的山坡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卵形或球形,长5-8mm,直径约5mm。表面红褐色至黑色,具明显的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宿存小杯状花被残基,多带有小果柄,长约5mm,稍弯曲,具数条纵皱纹。果皮薄而脆,易捏碎而剥落,有油性;种子1枚,球形,直径约4mm,种皮光滑,先端钝尖;种仁淡黄色,显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以体饱满、富油性者为佳。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散风寒;行血气;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证;脘腹冷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皮松萝

    药材名称粗皮松萝拼音Cū Pí Sōnɡ Luó别名天蓬草、云雾草、树发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松萝科植物粗皮松萝的地衣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nea montis-fuji Mot.采收和储藏:夏、秋

  • 线叶蚤缀根

    药材名称线叶蚤缀根拼音Xiàn Yè Zǎo Zhuì Gēn别名银柴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毛叶老牛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enaria capillaris Poir.采收和储藏:7-

  • 杉叶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叶藻药材名称杉叶藻拼音Shān Yè Zǎo别名秦扯[藏名]来源杉叶藻科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至西北,西南及西藏。性味

  • 鬼笔

    《中药大辞典》:鬼笔药材名称鬼笔拼音Guǐ Bǐ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的子实体。原形态子实体发生之初,为卵圆形,长径约2厘米,白色柔软,有弹力

  • 蛇婆

    《中药大辞典》:蛇婆药材名称蛇婆拼音Shé Pó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蛇科动物半环扁尾蛇的全体。原形态半环扁尾蛇,又名:海蛇。全长63~150厘米。头部短,尾侧扁,躯干略呈圆筒形

  • 臭黄荆叶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叶药材名称臭黄荆叶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4~7月采。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q

  • 芒萁骨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药材名称芒萁骨拼音Mánɡ Qí Gǔ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

  • 铧尖草

    药材名称铧尖草拼音Huá Jiān Cǎo别名试剑草、铧口草、铧头草、紫花地丁、耳钩草、犁头草、鸡下颌草、鸡口舌、紫地丁、剪刀菜、犁咀菜、铧尖菜、箭头草、红公鸡相打、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长萼堇菜

  • 四叶葎

    药材名称四叶葎拼音Sì Yè Lǜ别名四叶七、小锯锯藤、红蛇儿、天良草、蛇舌癀、四棱香草来源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四叶葎Galium bungei Stend.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

  • 蜡瓣花根

    药材名称蜡瓣花根拼音Là Bàn Huā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储藏:根皮夏季采挖,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