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无莿根,详该条。
证名。又称吞酸、咽酸、噫醋。《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夫醋咽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能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咽而吞酸,致气息酸臭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醋咽证治》:“食后噫醋吞
方书名。10卷。明·周文采撰。刊于1495年。,作者将其平日常用及见闻有效之方,分类编成此书。分诸风、诸寒、中暑、中湿、伤寒、疟、痢等共45类。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每类均先论后方,选方颇精,切
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病名。即重舌。详该条。
书名。①河北新医大学医教部编。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知识,常用中草药简介、常见证候、疾病的治疗共三部分。书中对病证的分型比较简括,治疗选方切于实用,并收集了各地的一些医疗经验和单方验方。1971年由人民卫生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热病》。腘窝中央。相当于委中穴的部位。
见《中药材手册》。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