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即湿脚气。见《医门补要》卷中。详湿脚气条。
见《验方新编》。即米皮糠,详该条。
腧穴分类名。简称奇穴、经外穴,详经外穴条。
见《女科备要》。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见《药材学》。即燕窝,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发热面赤,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喘不已。诊其六脉俱伏,反无热象。治以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属痧胀。视其腿弯、肘弯有痧筋,用消毒三棱针刺之,紫黑毒血流出自愈(《痧胀玉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或问耳中生毒何如?曰:耳中所患不同,皆由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然。其证有五:曰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耳风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
上、下唇交会处。因在口的两侧,故称。
见《云南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出《脾胃论》。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