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薛己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合欢皮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肠澼(痢疾古称)所致的便血。《脾胃论·肠澼下血论》:“肠澼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泒,如桶涌出也。”详痢疾、血痢条。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即冷疮。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蔬食谱》、《中朝食谱》。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疳疮。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盆肠生、催肠生。过去一般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下后肠仍不收。相当于临产时产妇直肠脱出。宋·陈选《妇科秘兰
病名。①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见《医学入门》卷六。多因脾弱不运,湿痰流聚而成。症为皮内生核、多少不等,无红无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多挟湿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阳经别,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