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之一。出《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对病势深重者,要采取有力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暂不宜过多兼顾。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即白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白滞痢者,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方用豆蔻丸等。参见白痢、寒痢条。
病名。野葛系钩吻的古籍别名。即钩吻中毒。详该条。
耗散的元气。《灵枢·终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介绍】:元代医家。字廷芝。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目见东南二风则涩痛泪出,……乃肝之自病,气盛于血,发春夏者多。”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吹口丹,见该条。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