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疽生于瘈脉(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翳风(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二穴。初起多憎寒壮热,口渴。若溃黄色脓者为顺,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
①见《本草纲目》。为香薷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其循行方向均由手部经上肢伸侧走向头部。《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铃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椿叶之别名,详该条。
食早餐的时候,即卯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日入,夏早食。”
出《灵枢·经别》。即手太阴经别。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马兜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称木舌系指舌麻木。《景岳全书》卷二十六:“肝热则舌木而硬。”参见舌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