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作为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肝的阳气。主升发疏泄。与肝阴相对而言。参见肝阴条。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眼反、唇反、舌反、项反、脚反。为五脏精气将脱的危象。
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噤口痢。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蒲黄饮,见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小儿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的病证。《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肿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25卷。原列于《白氏内经》、《白氏外经》之后,书已佚。原书作者、著作年代及书的具体内容,均已失于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