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重唇鱼

重唇鱼

《中药大辞典》:重唇鱼

药材名称重唇鱼

拼音Zhònɡ Chún Yú

别名似鲮鲴鱼(《鱼类分类学》),唇鲴(《黑龙江流域鱼类》)。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鲮鲴

原形态体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25厘米。头长而粗壮,吻长,尖出。眼大,侧上位,在眼的后上部和前鳃盖骨边缘有一排粘液腔。口下位,呈弧形,上颌较长。唇厚,肉质,上唇与吻褶间形成一深沟,下唇前面中断,分成左右2叶。颌须1对,稍短于眼径。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侧线鳞45~49。背鳍Ⅲ7,第3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而粗壮的硬刺,其起点稍近于吻端。臀鳍Ⅲ6。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侧有许多黑色的斑点,成鱼则无。

多栖于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产卵期5~6月。

生境分部分布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江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的各水系中。

性味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治十年腰脊疼痛,腿膝酸麻,不能行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重唇鱼

药材名称重唇鱼

拼音Zhònɡ Chún Yú

英文名lip fish

别名真口鱼、于哥、土风鱼、重口鱼

出处出自姚可成 《食物本草》:重唇鱼,出湖广石门县,东阳山下东阳水中,鱼口两层,故名。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鲮(鱼骨)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barbus labeo(Palla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右捕捞,捕杀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鲮(鱼骨),体较长,稍侧扁,头长,兄长钝而圆,眼大,侧上位,长于头侧中轴之上。口下位,呈马蹄形,唇发达,肉质,下唇两侧叶宽厚,一般具皱褶,唇后沟中断,间距甚窄。颌须一对,略短于眼径。下咽齿3行。侧线完全,前端微弯,鳞中等大,侧线鳞46-50。背鳍3,7,具有一光滑硬刺,其起点稍近于吻端。臀鳍3,6。体背灰褐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侧有黑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也食软体动物中的淡水壳菜等。2龄开始性成熟。4-6月产卵。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汉水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各水系中。

化学成分全鱼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含甘油酯(glycolipid),主要为三酰甘油(triglyceride);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palmint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toic acid),十八碳烯酸(octadeceno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胆甾醇(cholesterol),磷脂(phospholipid),其组成主要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此外还含硅酮(silicone)。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利水;祛风湿;强筋骨。主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痛;行动艰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獭胆

    《中药大辞典》:獭胆药材名称獭胆拼音Tǎ Dǎ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

  • 莲须

    《中国药典》:莲须药材名称莲须拼音Lián Xū英文名STAMEN NELUMBINIS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雄蕊。夏季花开时选晴天采

  • 木薯

    药材名称木薯拼音Mù Shǔ英文名manihot utilissima别名树薯、薯树、臭薯、葛薯、树番薯。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

  • 景天花

    药材名称景天花拼音Jǐnɡ Tiā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八宝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Miq.)H.Ohba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telephi

  • 地骨皮

    《中国药典》:地骨皮药材名称地骨皮拼音Dì Gǔ Pí英文名CORTEX LYCII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

  • 密褶红菇

    药材名称密褶红菇拼音Mì Zhě Hónɡ Gū别名密褶黑红菇、小黑菇、密褶黑菇、火炭菇、猪嘴托、火炭菌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密褶红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densifol

  • 大蝎子草

    药材名称大蝎子草拼音Dà Xiē Zi Cǎo别名大荨麻,大荃麻、蝎子草来源荨麻科蝎子草属植物大蝎子草Girardinia palmata (Forsk.) Gaud.,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

  • 芒萁骨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药材名称芒萁骨拼音Mánɡ Qí Gǔ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

  • 越西川木香

    药材名称越西川木香拼音Yuè Xī Chuān Mù Xiānɡ别名越西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越西川木香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denticulata (Ling) Shi

  • 梅花刺果

    《中药大辞典》:梅花刺果药材名称梅花刺果拼音Méi Huā Cì Guǒ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