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灸体位

针灸体位

针灸治疗时患者身体应采取的姿势。通常分为坐位卧位两种。坐位又可分为仰靠式(适用于头面、颈前和胸部),伏案式(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和侧靠式(适用于耳侧、口颊和耳部);卧位又可分为仰卧(除下肢后侧和腰背、后头部外,均可采用),侧卧(适用于头侧部、胸腹侧面和下肢外侧)和伏卧(适用于后头、下肢后面及腰背部)。其目的是便于显露施术的部位,能正确的取穴和操作。并使患者舒适,可保持持久的姿势,以防止在针刺过程中因不舒适而移动体位,引起晕针等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 妊娠外感黄苔舌

    孕妇外感见黄苔。为邪已化火的里热证,宜白虎汤清里热,以免热邪伤胎。若面黄舌苔黄腻,为湿热在里,当清热利湿(见《伤寒舌鑑》)。

  • 孙兆山栀散

    《证治准绳·伤寒》帙六方。牡丹皮、栀子仁、黄芩、大黄、麻黄各二钱半,木香五分。为粗末,水煎服。治热毒炎盛,偏身发斑,甚者发疮如豌豆。

  • 十三脏腑

    见《此事难知》卷上。即心、肝、脾、肺、肾、心包络、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胞(胞宫)等。

  • 飞伤喉痹

    病名。多因阳明火毒上冲咽喉,或感受秽恶之气,或酒后怒火上乘所致。症见喉间卒然肿胀,顷刻转大,红肿疼痛。治宜泻热解毒,消肿止痛。用粘子解毒汤、泻心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飞疡喉、急喉闭条。

  • 鼠牙半枝莲

    见《江西草药》。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伤积

    出《幼科金针》。即小儿积证。见该条。

  • 气郁怔忡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治宜疏肝和营,解郁化痰。用逍遥饮、益营汤、温胆汤等方。参见怔忡条。

  • 沉寒痼冷

    泛指素体虚、机能衰退的一些慢性病。病机上又称内有久寒。参痼冷条。

  • 赤虫

    三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姜片虫。见姜片虫病条。

  • 疮口不合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即疮疡溃后久不敛口。多因正虚邪恋所致。若见脓水清稀,脉虚神疲者,宜八珍汤以补益气血;若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舌红,脉数者,宜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肝肾;若疮口肉色晦暗,肢冷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