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证似阴

阳证似阴

真热假寒证的别称。《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症似阳,阳症似阴也。”多因阳盛之极,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阳盛之际,往往发厥,厥则口鼻无气,手足逆冷,有似乎阴也。”《万病回春》:“阳症似阴者,初起身不热,头不痛,四肢厥冷,身寒怕寒,腹痛呕吐泄泻踡卧,好静沉默,不渴,脉沉迟细微。或兼见不欲衣被,大小便闭涩,或赤或黑,烦闷昏迷,不眠口渴指甲时温,不问脉之浮沉迟数,但重按微有力者是也。此阴失守而避在肌表,亢阳侵于内,法当下之,不可作阴症治也。”参见真热假寒条。

猜你喜欢

  • 木灵芝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灵芝草之别名,详该条。

  • 恶露不止

    出《肘后备急方》。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 白鼻痧

    病名。见《重刻烂喉痧辑要》。即白面痧之别称。详该条。

  • 吴山甫

    【介绍】:见吴昆条。

  • 郑声

    证名。指患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多见于疾病晚期,因正气虚衰,精神散乱,以致神识不清,不能自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伤寒绪论》

  • 宣可去壅

    用宣散之药,去除壅郁之证。《汤液本草》卷上:“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又如胸中胀闷、呕吐、恶心等症,可用二陈汤利气散郁。

  • 囊耳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疡医大全》:“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即震耳。详该条。

  • 鍉针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是一种针体粗大,尖如黍粟,圆而微尖的针具。用于按压经脉,导气和血。

  • 土甘草

    ①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岗梅根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冰糖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颊,指耳前、颧下之颜面部分。《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颊,面旁也。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经之会。”《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