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痫

风痫

病名。①指痫症发作由本虚蓄热,风邪乘袭,或肝经有热引起者。《圣济总录》卷十五:“风痫病者,由心气不足胸中蓄热,而又风邪乘之。病间作也,其候多惊,目瞳子大,手足颤抖,梦中叫呼,身热瘈疭摇头口噤,多吐涎沫,无所觉知是也。”治宜用麻黄饮、茯神汤钩藤丸、丹砂丸等。②指发痫瘥后出现身体头面肿满或不能言语之证。多因痫发后气血尚虚,热未尽除,或因风冷之气留滞心之络脉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瘥后而肿满者,是风痫。风痫因小儿厚衣汗出,因风取凉而得之。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掣缩是也。其痫虽瘥,气血尚虚,而热未尽,在皮肤与气相搏,致令气不宣泄,故停并成肿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瘈疭是也。是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本症可见于乙脑等病的后遗证。③指手足偏废如瘫痪之证。《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风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睫眼,或睫口,或口牵引颊车。”本症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猜你喜欢

  • 芫条花

    见《山东中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时行伤寒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即时行寒疫。详该条。

  • 肾合膀胱

    脏腑相合之一。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联系及生理功能的相互配合而互为表里。膀胱是水液归注之腑,主排小便,属阳;肾为水脏,主津液,开窍于二阴,属阴。膀胱的排尿,要靠肾气的气化开合作用。肾阳虚,气化无权,即影响

  • 觉迟子

    【介绍】:见卢万钟条。

  • 许隽臣

    【介绍】:见许思文条。

  • 恶漏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坏疽漏。参见该条。

  • 血竭内消丸

    见《外科大成》卷二。即内消退管丸,见该条。

  • ①音利(lì)。疫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乃厉”,“厉大至”。②音赖(lài)。古同癞。癞病。厉,本作疠。即麻风。《史记·范睢传》:“漆身为厉。”《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

  • 禽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多由时气风热所致。初起呈散在疹块,发于背。色紫红,如拳击状,脊背麻木,拘急不疼,神清脉和。服药得汗者顺;若神昏脉数,或微或代,发寒啮噤者逆。初宜仙方活命饮加羌活、独活。外

  • 疬科全书

    瘰疬专著。1卷。清·梁希曾撰于1909年。梁氏善用点药和潜消法,书中首载点疬药方及用法,并阐述了瘰疬的辨证治疗及饮食调摄等内容。现有《三三医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