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初生七日内,大小便有出血者,一般多为胎气热盛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心主血脉,心脏有热,热乘于血,血性得热,流散妄行,不依常度,其流渗于大小肠者,故大小便血也。”治宜清热止血。用地
指通下乳汁,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缺乳者。详见催乳条。
见《陆川本草》。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脉经》。指妇女血崩所下的液体色黄者。治宜健脾除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苍术、黄柏、乌贼骨。参见崩漏条。
即脾胃虚寒吐,详该条。参寒吐条。
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女子遇经行之际,眼目涩痛,头疼眩晕,肿涩难开,生翳于黑睛上,或如粟米,或花翳白陷,此因经行去血过多,肝经虚损故也,宜用当归补血汤(薄荷、羌活、茺蔚子、柴胡、蒺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薄荷五分,生石膏八钱,荷叶一角,陈仓米、益元散(包煎)各三钱,知母四钱,鲜竹叶三十片,桑枝二尺。先加芦筍二两,灯心五分,同石膏先煎,后入他药,同煎服。治不恶寒但发热,自汗不解,心
病证名,为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而致脱肛。治宜内服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