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鬼灯笼

鬼灯笼

《中药大辞典》:鬼灯笼

药材名称鬼灯笼

拼音Guǐ Dēnɡ Lonɡ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生草药性备要》),苦灯笼(《岭南采药录》),红灯笼、红羊米青(《陆川本草》),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南宁市药物志》),岗灯笼(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灯笼草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灯笼草(《岭南采药录》)

小灌木,高0.9~1米。幼枝被黄褐色小柔毛。叶对生;具柄;纸质;矩圆形至狭矩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尖,边全缘或略作波浪形,近秃净,背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有花5~9朵,密被黑褐色小毛;萼蓝紫色,有棱5,长约10毫米,有白色腺点,裂片阔卵形而尖,结果时略增大;花冠近白色,长约15毫米,管约与花萼等长,裂片5;雄蕊4,短,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柱头2裂,子房不完全的4室。核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包藏于萼内。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丘陵地或旷野间。分布我国南部。

化学成分同属植物的根含贞桐甾醇、蛇麻脂醇、贞桐酮、贞桐二醇烯酮。叶含杀蠕虫成分贞桐定。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微甘,寒。"

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温热病,骨蒸劳热,咳嗽,小儿急惊风。外用治跌打。"

②《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解毒,止咳,祛风。治感冒,咽痛,咳嗽,肺病,胃痛,腹痛,疖肿,跌打,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鲜品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鬼灯笼

药材名称鬼灯笼

拼音Guǐ Dēnɡ Lo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alyx Glorybower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苦灯笼、红灯笼、红羊精、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岗灯笼、苦丁茶、鬼点火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灯笼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灌木,高棕达2.5m。嫩枝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小枝暗棕褐色髓部干后不中空。单叶对生;叶柄长0.5-3cm,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7cm,宽1.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全缘或波状缘,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黄色腺点,沿叶脉被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1-3闪分歧,有花3-9朵;花序梗与苞片均密被棕褐色短毛;花萼紫红色,膨大似灯笼,具5棱,长1-1.3cm,外面被短毛,先端5深裂,裂片宽卵形,渐尖;花冠淡红色或白色而稍带紫色,外面被毛,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6mm;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约5mm,熟时深蓝绿色,藏于宿萼内。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丘陵、村旁、路边及旷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南部和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或近方柱形,老枝表面淡灰棕色、粗糙,有纵沟及凸起的圆形皮孔,幼枝棕绿色,密被短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略呈波状,上面墨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长0.5-3cm,密被短柔毛。叶腋处常见残留数个花萼,形似灯笼并有五棱角。花冠白色,萼蓝紫色。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鬼灯笼含有赪桐烯醇(clerodol),赪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赪桐酮(clerodone),赪桐甾醇(clerosterol),甾醇(sterol),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麦芽糖(maltose),半乳糖(galactose),果糖(fructose)等。

性味微苦甘;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痨咳嗽;骨蒸潮热;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疖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温热病,骨蒸劳热,咳嗽,小儿急惊风。外用治跌打。

2.《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解毒,止咳,祛风。治感冒,咽痛,咳嗽,肺病,胃痛,腹痛,疖肿,跌打,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地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柏药材名称小地柏别名伏地卷柏来源蕨类卷柏科小地柏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et S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两广除外)各省、山东、陕

  • 万丈深茎叶

    《中药大辞典》:万丈深茎叶药材名称万丈深茎叶拼音Wàn Zhànɡ Shēn Jīnɡ Y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万丈深的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大黄树

    药材名称大黄树拼音Dài Huánɡ Shù别名白走马胎、盐巴菜、木桃果、长叶子老重。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栀子皮的根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toa orientalis Hemsl.采收

  • 肥肉草

    药材名称肥肉草拼音Féi Ròu Cǎo别名家构、酸酒子、酸杆、福笛木、羊刀尖、棱茎木、百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rdiophyton fordii (O

  • 金刚藤

    药材名称金刚藤拼音Jīn Gānɡ Ténɡ别名菝葜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的根茎。8~9月挖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木本,茎实心,无刺。根茎才;质,结节状。叶

  • 杨梅叶蚊母树根

    药材名称杨梅叶蚊母树根拼音Yánɡ Méi Yè Wén Mǔ Shù Gēn英文名root of Myrica-like Distylium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杨梅

  • 四脚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脚蛇药材名称四脚蛇拼音Sì Jiǎo Shé别名草绿龙蜥来源有鳞目飞蜥科草绿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以全体入

  • 木鳖子

    《中国药典》:木鳖子药材名称木鳖子拼音Mù Biē Z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Spreng.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

  • 沙糖木

    药材名称沙糖木别名珊瑚树、香柄树、柄饭树、麻油香、草禾树、高栌树、山猪肉、沙掌树来源忍冬科沙糖木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以叶、树皮、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

  • 红辣树根

    药材名称红辣树根拼音Hónɡ Là Shù Gēn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根。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往往分枝,长10~25厘米,径1.5~3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