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朱肱条。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红大戟,详该条。
出《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一。指胃上口。其上与食道相接。贲通奔,投向、奔凑之意。食物从此处奔入于胃,故称。
五癫之一,即痫证,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多因血气亏虚,邪入阴经;或在胎时母卒受惊,精气并居所致。证见发时仆地吐涎沫无所觉,眼目相引,牵纵反强,羊鸣,食顷方解。方宜莨菪子散等。参见五癫、癫痫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地骨皮、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熟地黄、人参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功能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治五脏虚损。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九节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病名。出《三因方》卷十六。俗称莺翁,悬痈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