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麝肉

麝肉

药材名称麝肉

拼音Shè Ròu

英文名Musk deer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原麝等同属多种动物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原形态1.林麝,林麝体长约75cm,体重约10kg。毛角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体身上一般无显着肉桂黄或土黄点状斑纹。耳背色多为褐色或黑褐色;耳缘、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眼的下部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延伸至颈和胸部。四枝前面似体肢为足迹和性。成年雄麝有1对上犬齿外露,称为獠牙,腹下有1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囊,开口于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无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于臀毛中。

2.马麝,体形较大,体长85-90cm,体重15kg左右。全身沙黄褐色或灰褐色,后部棕褐色较强。面、颊、额青灰色,眼上淡黄,眼下黄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缘黄棕色、耳内周缘、耳基沙黄色或黄棕色。颈背有栗色块斑,上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毛丛形成4-6个斑点排成两行。颈下白色带纹不显,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杂而形成黄白区。腹面为土黄色或棕黄色。

3.原麝,体长85cm左右,体重12kg左右。耳长直立,上部圆形,鼻端裸出无毛。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后弯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狭长,侧蹄长能及地面。尾短隐于臀毛内。雄性脐部与阴囊之间有麝腺,成囊状,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骨有二小口,前为麝香囊口,后为尿道口。通体为棕黄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颊灰褐色,两颊有白毛形成的两个白道直连颔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内白色。从颈下两则各有白毛延至腑下成两条白色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斑点,排成4-6纵行。腹面毛色较淡,多为黄白色或黄棕色。四肢内侧呈浅棕灰色,外侧深棕或棕褐色。尾浅棕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常独居,多于晨昏活动。食物为松树、冷杉、雪松的嫩枝叶,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等。

资源分布:1.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及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青藏高原、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3.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补虚消积。主腹症腹块;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适量。

复方治小儿病:麝肉二两(切,焙),蜀椒三百枚(炒)。捣未,以鸡子白和丸小豆大。每服二、三九,汤下,以知为度。(《范汪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兜铃

    《中国药典》:马兜铃药材名称马兜铃拼音Mǎ Dōu Línɡ英文名FRUCTUS ARISTOLOCHIAE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

  • 木槿

    药材名称木槿拼音Mù Jǐn别名榇、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性味甘、平、滑、无毒。功能主治1、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2、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

  • 香茹

    药材名称香茹拼音Xiānɡ Rú别名矮鬼针草、鹿角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香茹的全草。夏、秋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草本,高15~35厘米。茎有纵棱。叶片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根生叶具

  • 绿兰花

    《中药大辞典》:绿兰花药材名称绿兰花拼音Lǜ Lán Huā别名虎仔草、石淋草(《泉州本草》),脓泡药(《贵州草药》)。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株。原形态通泉草(《庚辛玉册

  • 线叶蚤缀根

    药材名称线叶蚤缀根拼音Xiàn Yè Zǎo Zhuì Gēn别名银柴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毛叶老牛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enaria capillaris Poir.采收和储藏:7-

  • 杨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杨梅核仁药材名称杨梅核仁拼音Yánɡ 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 青羊胆

    药材名称青羊胆拼音Qīnɡ Yánɡ Dǎn来源偶蹄目牛科青羊Naemorhedus goral Hardwicke,以胆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治云翳。用法用量鲜胆汁点眼。摘录《全国中

  • 慈竹

    药材名称慈竹拼音Cí Zhú别名甜慈、酒米慈、钓鱼慈、丛竹来源禾本科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以竹芯、竹叶、竹根(根状茎)入药。

  •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药材名称浮尸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

  • 鸡子壳

    《中药大辞典》:鸡子壳药材名称鸡子壳拼音Jī Zǐ Ké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