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地麻黄

地麻黄

药材名称地麻黄

拼音Dì Má Huánɡ

别名粟米草(《植物名实图考》),地杉树(《贵州民间药物》),鸭脚瓜子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番杏科植物粟米全草。5~6月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直根较细,黄白色。茎倾斜,有棱,多分枝,叶3~5片似轮生,根出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缉,无柄。歧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形,红褐色,有短柄;花被5,分离;雄蕊3~5,与花被互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3,短。蒴果胞背开裂,种子多数,圆肾形,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沙土,及河坝等处。分布我国中部至西南部。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淡微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腹痛泄泻,皮肤热疹,火眼。

《广西药植名录》:"抗菌消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烂包寸口或塞鼻。

复方①治腹痛泄泻:粟米草一两,青木香仙鹤草各五至六钱。水煎,早晚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皮肤热疹:地麻黄捣烂包寸口。(《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火眼:地麻黄嫩尖七朵,九里光嫩叶七张。两药混合捣烂塞鼻内,左眼痛塞右鼻孔,右眼痛塞左鼻孔。(《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石寄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寄生药材名称石寄生拼音Shí Jì Shēnɡ来源地衣类指状珊瑚枝Stereocaulon paschale Hoffm.,以地衣体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陕西。

  • 小蒜

    药材名称小蒜拼音Xiǎo Suàn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

  • 马鞍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鞍藤药材名称马鞍藤拼音Mǎ ān Ténɡ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来源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rpae (L.)Swee

  • 老白花树皮

    药材名称老白花树皮拼音Lǎo Bái Huā Shù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羊蹄甲的树皮。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含鞣质10~15%。药理作用树皮及根有驱虫

  • 大叶酸藤

    药材名称大叶酸藤别名酸盘子、长叶酸藤果、马桂花来源紫金牛科大叶酸藤Embelia longifolia (Benth.) Hems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性味酸、涩,平

  • 丁蛎

    药材名称丁蛎拼音Dīnɡ Lì英文名T-shaped shellfish别名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钳蛤科丁蛎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eus

  • 岩檀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檀香药材名称岩檀香拼音Yán Tán Xiānɡ别名山檀香、土地瓜、山梨儿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苍山越橘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

  • 大木通

    药材名称大木通拼音Dà Mù Tōnɡ别名接骨丹、白头公公、黄藤通、丝瓜藤、小木通、线不通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的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rgentilucida(

  • 扁担蒿

    药材名称扁担蒿拼音Biǎn Dɑn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种植物垂果南芥和粉绿垂果南芥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abis pendula L.2.Arabis pendula L.va

  • 水梨藤

    《中药大辞典》:水梨藤药材名称水梨藤拼音Shuǐ Lí Té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梨儿藤的根皮。原形态藤状灌木。茎圆柱形,黑褐色,表面光滑。叶互生,阔披针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