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山黧豆

大山黧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山黧豆

药材名称大山黧豆

别名茳茫香豌豆、山豇豆

来源豆科大山黧豆Lathyrus davidii Hance,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

功能主治镇痛。主治子宫内膜炎及痛经。

用法用量0.4~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大山黧豆

药材名称大山黧豆

拼音Dà Shān Lí Dòu

英文名all grass of David vetchling

别名茳芒山黧豆、大豌豆

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茳芒豌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hyrus davidii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原形态茳芒豌豆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茎近直立或斜升,圆柱状。叶直生;托叶大,半箭头形,全缘或下缘稍有锯齿;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8片,上部叶轴顶端常具分歧的卷须,下部叶轴多为单一的卷须或成长刺状;小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有时为菱状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1.5-6cm,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刺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下面带苍白色;叶脉网状。总状花序腋生,通常有花10余朵;萼钟形,萼齿三角形至锥形,花黄色,长1.6-2cm,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条形,两面膨胀,长6-10cm,宽约5mm,无毛。种子多数,近球形,径约3mm。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草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痛经;有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镇痛的功能。用于子宫内膜炎及月经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长刺卫矛

    药材名称长刺卫矛拼音Chánɡ Cì Wèi Máo别名刺果卫矛、扣子花、岩风来源卫矛科长刺卫矛Euonymus wilsonii Sprague,以根入药。生

  • 东风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东风菜药材名称东风菜拼音Dōnɡ Fēnɡ Cài别名盘龙草、山蛤芦、土苍术、白云草来源为菊科东风菜属植物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 铁骨银参

    药材名称铁骨银参拼音Tiě Gǔ Yín Sh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污毛粗叶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s1anthus hartii Thunb.采收和储藏:秋后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原形

  • 绿豆衣

    药材名称绿豆衣拼音Lǜ Dòu Yī别名绿豆皮来源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皮。性味甘,寒。功能主治解热毒,退目翳。用法用量1~3钱,煎服。备注(1)

  • 蜥蜴

    《全国中草药汇编》:蜥蜴药材名称蜥蜴拼音Xī Yì别名麻蛇子、马蛇子、马舌子、丽纹麻蜥来源蜥蜴科动物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或开水烫死后晒

  • 山慈菇叶

    药材名称山慈菇叶拼音Shān Cí Gu Yè英文名leaf of Appendiculate cremastra出处出自《证类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海金沙

    《中国药典》:海金沙药材名称海金沙拼音Hǎi Jīn Shā英文名SPORA LYGODII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来源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

  • 大泡通叶

    《中药大辞典》:大泡通叶药材名称大泡通叶拼音Dà Pào Tōnɡ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皮肤裂开

  • 药材名称蠘拼音Jié别名三疣棱子蟹、海螃蟹来源甲壳纲蝤蛑科三疣棱子蟹Portunus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 [Neptunus (Neptun

  • 暗紫贝母

    药材名称暗紫贝母拼音àn Zǐ Bèi Mǔ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