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山蒟

山蒟

《中药大辞典》:山蒟

药材名称山蒟

拼音Shān Jǔ

别名酒饼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石蒟、穿壁风(《广西中草药》),爬岩香、石南藤、廿四症、上树风(《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胡椒科植物山药茎叶。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木质藤本,长达数米。枝圆柱形,稍有棱,无毛,节上常生不定根。叶互生,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有时明显不对称,两面无毛或下面被极稀的短柔毛,叶脉5~7条;叶柄长5~8毫米,托叶痕超过叶柄中部。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与叶对生;苞片近圆形,无柄,盾状;花小,黄绿色;雄蕊2,花丝短;子房无柄,柱头4裂,稀有3裂。浆果球形,黄色,直径2.5~3毫米。花期4~7月。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石上。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南部。

化学成分藤含生物减、黄酮甙、酚类。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功能主治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强腰膝。治风湿痛,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

②《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品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关节痰痛:鲜山药1~2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预防中署:鲜山药0.5~1两。煎汤代茶饮。(《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蒟

药材名称山蒟

拼音Shān Jǔ

英文名Hance Pepper Stemand Leaf, Stem and leaf of Hance Pepper

别名酒饼藤、爬岩香、二十四症、上树风、石蒟、穿壁风、满天香、小风藤、山萎绿藤、香藤、钻骨风、辣椒姜、见风追、过节风、于节风、上树蛇、抱蛇、水蒌、血姜、山老叶、也侧苗。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山蒟的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hancei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山蒟 攀援藤本,长10余m。除花序轴和苞片柄外均光滑无毛。茎、枝具细纵纹,节上生不定根。叶互生,纸质或近革质,卵状披外形或椭圆形,少披针形,长6-12cm,宽2.5-4.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有时明显不对称,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1-3Cm从中脉发出;叶柄长5-12mm;叶鞘长约为叶柄之半。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6-10cm;总花便与叶柄等长或略长,花序轴被毛;苞片近圆形,直径约0.8mm,近无柄或具短柄,盾状,向轴面和柄上被柔毛;雄蕊2枚,花丝短。够花序长约3cm,果期延长;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但柄略长;于房近球形,离生,柱头4或3浆果球形,黄色,直径2.5-3mm。花期3-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细长,直径1-3mm;表面灰褐色,有纵纹,节膨大,有不定根,节间长2-10cm;质脆易断,断面皮都灰褐色,较薄,木部灰白色,有许多小孔。叶多皱缩,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近楔形,常偏斜;上表面墨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质脆。气清香,味辛辣。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内侧有2-3列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偶见石细胞。维管束20-30个排列成环,韧皮部外方有1-6列呈三角状排列的纤维群;木部导管直径较大。中央髓部可见维管来及粘液道。

化学成分山蒟含海风藤酮(kadsurenone),玉兰脂(de-nudatin)B,山蒟酮(hancinone),山蒟醇 (hancinol),布尔乞灵(burchellin),细叶青萎藤酰(futoamide),荜拨明宁碱减(piper-longuminine),N-异丁基癸-反-2反-4二烯酰胺( N-isobuty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山蒟酮 B(hancinone B),山蒟酮(hancinone)C,长穗巴豆环氧素(crotepox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及山蒟酮(hancinone)。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10ml,振摇10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2-3滴,即显棕红色,放置后渐变成紫红色。(检查挥发油)(2)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滴于滤纸上,挥干,滴加饱和硼酸丙酮波及10 %枸橼酸丙酮液各l-2滴,干后量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咳喘;疝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各家论述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强腰膝。治风湿痛,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2.《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锦鸡儿

    药材名称锦鸡儿拼音Jǐn Jī ér别名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芪[江西、江苏、浙江]、粘粘袜、酱瓣子、黄雀梅、阳雀花、黄棘来源豆科锦鸡儿属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

  • 山驴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驴骨药材名称山驴骨拼音Shān Lǘ Gǔ别名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来源偶蹄目牛科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i David,以

  • 饱饭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药材名称饱饭花拼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乔木紫珠

    《中药大辞典》:乔木紫珠药材名称乔木紫珠拼音Qiáo Mù Zǐ Zhū别名紫珠(《云南中草药选》),木紫珠、大树紫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梅发破(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 黑虎耳草

    药材名称黑虎耳草拼音Hēi Hǔ ěr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black saxifraga别名黑化虎耳草、阿仲茶保。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黑虎耳

  • 狭叶鸦葱

    药材名称狭叶鸦葱别名草防风来源菊科狭叶鸦葱Scorzonera radiata Fis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内蒙古。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或感冒引起的发烧,筋骨

  • 贝齿

    药材名称贝齿拼音Bèi Chǐ来源药材习分紫贝齿与白贝齿两类,入药以紫贝齿为多。紫贝齿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Erosaria (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

  • 鞘菝葜

    药材名称鞘菝葜拼音Qiào Bá Qiā出处《甘肃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鞘柄菝葜的块茎及根。春、秋采收。,除去须根茎基,洗净,切成薄片。原形态落叶、灌木或攀援藤本,高40~8

  • 云南油杉

    药材名称云南油杉拼音Yún Nán Yóu Shān别名杉松、松壳络树、杉松苞、杉老树、杉树出处始载于《中国裸子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云南油杉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eteleeri

  • 流苏子根

    药材名称流苏子根拼音Liú Sū Zǐ Gēn别名癞蜗藤、小青藤、牛老药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流苏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exB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