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杧果核

杧果核

药材名称杧果核

拼音Mánɡ Guǒ Hé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果核,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

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果核,呈肾形或卵圆形,压扁,长约6~10厘米,宽3~5厘米,外面淡黄色或土黄色,纤维性,粗糙坚硬。击碎后,内果皮纤维状,内表面平滑,淡黄色,木质化。种皮纸质,类白色,子叶2片,肥厚,暗棕色。气微,味微涩。以洁净、干燥、核仁肉厚者为佳。

化学成分果仁含脂肪5.2%,其中饱和甘油酯占14%、甘油一油酸酯24%、甘油二油酸酯61%、甘油三不饱和酸酯1%弱;其脂肪酸组成是:硬脂酸34%、油酸50%,以及棕榈酸、花生酸和少量肉豆蔻酸。尚含谷甾醇和多量淀粉。种子含氢氰酸。

性味酸涩,平。

①《南宁市药物志》:"酸,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酸涩,性平。"

③《广东中药》Ⅱ:"苦,平。"

功能主治治疝气,食滞。

①《岭南采药录》:"能消食滞。"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疝痛。"

③《中国药植图鉴》:"内果皮粉末作驱虫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个;或研末。

复方①治疝气及小儿食滞:杧果核、龙眼核、柚子核、桃核、黄皮核。煎汤服。(《广西中药志》)

②治食滞咳嗽:杧果核、布渣叶。同煎服。(《广东中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白桦皮

    药材名称白桦皮拼音Bái Huà Pí别名刻因托斯(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桦木科植物疣枝桦的树皮。采伐树木时剥皮,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原形态疣枝桦,又名:疣

  • 偷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偷筋草药材名称偷筋草别名四川报春花来源报春花科偷筋草Primula szechuanica Pax,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川。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全草泡酒

  • 金雀马尾参

    药材名称金雀马尾参拼音Jīn Què Mǎ Yǐ Shēn别名太子参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金雀马尾参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opegia mairei(Lev

  • 山杜仲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杜仲药材名称山杜仲别名飞天驳、土杜仲[广东]、木杜仲[广西]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疏花卫矛Euonymus laxiflorus Champ.,以根皮和树皮入药。全年可采,分别晒干

  • 大叶钩藤

    药材名称大叶钩藤拼音Dà Yè Gōu Ténɡ别名大钩丁(《广西药植名录》),双钩藤(《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带钩茎枝。秋、冬

  • 枫树

    药材名称枫树拼音Fēnɡ Shù别名枫香树、大叶枫、枫子树、鸡爪枫、鸡枫树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以根、叶、果实(见“路路通”)及树脂(

  • 木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耳药材名称木耳拼音Mù ěr别名黑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Underw.,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晒

  • 猬脂

    《中药大辞典》:猬脂药材名称猬脂拼音Wèi Zhī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性味《纲目》:"甘,平,

  • 溲疏

    《中药大辞典》:溲疏药材名称溲疏拼音Sōu Shū别名巨骨(《别录》),空木、卯花(《植物学大辞典》)。出处《本经》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溲疏的果实。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米。小枝中空,赤褐色,幼时有星状

  • 伤寒草

    《中药大辞典》:伤寒草药材名称伤寒草拼音Shānɡ Hán Cǎo别名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寄色草(《广州植物志》),返魂香(《广东中药》Ⅱ),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