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枣叶

枣叶

《中药大辞典》:枣叶

药材名称枣叶

拼音Zǎo Yè

出处《本经》

来源鼠李科植物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大枣"条。

化学成分叶含蜡醇、原阿片碱和小檗碱,总量0.2%。

同属植物Ziziphus vulgaris叶中含有能使味蕾在短暂时间内完全麻醉的成分,干叶存放2年后这种成分的效力不减,但叶对畜类无毒。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温,无毒。"

②《纲目》:"甘,温,微毒。"

功能主治治小儿时气发热,疮疖。

①《别录》:"揩热疿疮。"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煎汤浴。和葛粉褒疿子佳及治热瘤。"

③《本草求原》:"洗疳、痔、疗、烂脚、结毒。枝熬膏消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小儿时气以后,热气不歇:枣叶一握(切),麻黄一两(去根、节),葱白一握(切),香豉一分。上药,都以童子小便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三、四岁儿温服二合,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枣叶次子)

②治反胃呕哕不止:干枣叶一两,藿香五钱,丁香二(一)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即去生姜,不计时候,和滓热服。(《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枣叶

药材名称枣叶

拼音Zǎo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Jujube, leaf of Chinese Date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2.《神农本草经》:枣叶覆麻黄能令出汗。

3.《唐本草》:《别录》云,枣叶散服使人瘦,久即呕吐。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有长枝、短枝和新枝,长枝平滑,无毛,幼枝纤细略呈“之”形弯曲,紫红色或灰褐色,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cm,粗直,短刺下弯,长4-6mm;短枝短粗,长圆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单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6mm,长枝上的可达1cm;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长3-7cm,宽2-4cm,先端钝圆或圆形,具小尖头,基部稍偏斜,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沿脉被疏柔毛;基生三出脉。花黄绿色,两性,常2-8朵着生于叶腋成聚伞花序;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圆形,基部有爪;雄蕊5,与花瓣对生,着生于花盘边缘;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2室.与花盘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长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cm,直径1.5-2cm,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两端锐尖。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cm。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栽培品种甚多。

资源分布:原产我国,现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种植。

化学成分叶含蜡醇(廿六醇,Ceryl alcohol)、原阿片碱(Protopine)和小檗碱(Berberine),总量0.2%。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发热;疮疖;热痱;烂脚;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揩热痱疮。

2.《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煎汤浴。和葛粉痱子佳及治热瘤。

3.《本草求原》:洗疳、痔、疔、烂脚、结毒。枝熬膏消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麦苗

    药材名称小麦苗拼音Xiǎo Mài Miá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麦"条。化学成分麦秆中含一种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

  • 制草乌

    药材名称制草乌英文名RADIC ACONITI KUSNEZOFFII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

  • 威灵仙叶

    药材名称威灵仙叶拼音Wēi Línɡ Xiā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原

  • 海州常山

    药材名称海州常山拼音Hǎi Zhōu Chánɡ Shān别名臭梧桐性味辛、苦、甘,凉。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莶草配伍,

  • 蒲圻贝母

    药材名称蒲圻贝母拼音Pú Qí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llariae Puqiensis别名蒲贝、灯笼花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蒲圻贝母Fritllaria p

  • 冬青叶

    药材名称冬青叶拼音Dōnɡ Qīnɡ Yè别名四季青叶(江苏)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两种抑菌成分,其中之一是原儿茶酸,另含挥发油、黄酮类。性味《江西草药》:

  • 散血藤

    《中药大辞典》:散血藤药材名称散血藤拼音Sàn Xuè Ténɡ别名钻地风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的藤茎。原形态白背钻地风,又名:粉叶钻地风。落叶攀

  • 莱菔叶

    《中药大辞典》:莱菔叶药材名称莱菔叶拼音Lái Fú Yè别名萝卜杆(《滇南本草》),莱菔菜(《本草从新)》,萝卜缨(《本草再新》),莱菔甲(《现代实用中药》),萝卜甲(

  • 鲛鱼皮

    药材名称鲛鱼皮拼音Jiāo Yú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

  • 春砂花

    药材名称春砂花拼音Chūn Shā Huā别名砂仁花(《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状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体呈淡紫色,花朵细软而小;花序梗长20~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