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波叶紫金牛

波叶紫金牛

药材名称波叶紫金牛

拼音Bō Yè Zǐ Jīn Niú

别名小凉伞、千年不出山、矮脚凉伞、小部伞、不出林、小矮地茶小狮子头、铁罗伞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细罗伞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affinis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达35cm。有时具匍匐茎;幼嫩部分密被锈色微柔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几无分枝。叶互生;叶柄长2-5mm;叶片坚纸质或较薄,椭圆状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长1.5-3.5cm,宽1-1.5cm,边缘具浅波状齿或近圆齿,齿间具腺点或腺点不明显,叶面仅微凹的中脉具腺状微柔毛;侧脉4-5对,不连成边缘脉。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近顶端常有2-3片退化叶,被锈色微柔毛;花两性,5数;花梗长约8mm,被锈色微柔毛,花长约4mm;花萼基部连合达全长的1/3,长约1mm,萼片卵形,连合部分被微柔毛,具腺点,有时具缘毛;花瓣淡粉红色,卵形,长约4mm,具疏腺点,里面略被微柔毛或无毛,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形,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近等长,子房具疏腺点。果球形,直径约7mm,红色。花期5-7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600m的石灰岩山林下,溪边、路旁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类圆柱形,生有细根;茎近圆柱形,长25-35cm,直径1-1.5mm,表面浅棕色,无毛或上端被微毛。叶片多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先端尖,边缘有圆齿,侧脉每边4-6条,叶面浅棕色,下面具稀疏的紫黑色腺点。气微,味淡。

性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利咽止咳;理气活血。主咽喉肿痛;咳嗽;胃脘痛;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淡秋石

    药材名称淡秋石来源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现时用人中白浸去咸臭,晒干,研成粉,再加白芨将水拌和,制成方块。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 白鹤藤

    药材名称白鹤藤拼音Bái Hè Ténɡ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

  • 佛手露

    《中药大辞典》:佛手露药材名称佛手露拼音Fó Shǒu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种植物佛手的果实的蒸馏液。性味《纲目拾遗》:"味淡。"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

  • 茜草茎

    药材名称茜草茎拼音Qiàn Cǎo Jīnɡ别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产四川、江苏、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性状干

  • 大丁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丁草药材名称大丁草拼音Dà Dīnɡ Cǎo别名小火草、臁草来源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

  • 石榴皮

    《中国药典》:石榴皮药材名称石榴皮拼音Shí Liu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GRANATI来源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 的干燥果皮。秋季

  • 堇叶山梅花

    药材名称堇叶山梅花拼音Jǐn Yè Shān Méi Huā英文名Thinleaf Mockorange别名细叶山梅花、薄叶山梅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堇叶山梅

  • 水黄杨木

    《中药大辞典》:水黄杨木药材名称水黄杨木拼音Shuǐ Huánɡ Yánɡ Mù别名乌棒子(《贵州药植目录》)。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的根。全年可采。原

  • 黑顶卷柏

    药材名称黑顶卷柏拼音Hēi Dǐnɡ Juǎn Bǎi英文名Blacktop Spikemoss别名红骨草、马尾草、百叶草、鸡脚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

  • 翅柄铁线蕨

    《中药大辞典》:翅柄铁线蕨药材名称翅柄铁线蕨拼音Chì Bǐnɡ Tiě Xiàn Jué别名猪鬃草、猪鬃七(《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团羽铁线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