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猫须草

猫须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须草

药材名称猫须草

拼音Māo Xū Cǎo

别名肾茶、猫须公

来源唇形科猫须草属植物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C. Y. Wu[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Orthosiphon aristatus (Blume)Miq.]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排石利尿。用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

用法用量1~2两。

备注(1)海南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Orthosiphon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Sun]与上种类似,亦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猫须草

药材名称猫须草

拼音Māo Xū Cǎo

别名猫须公、肾茶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猫须草全草。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0.5~1米。茎枝四方形,紫褐色。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5~5厘米,边缘在中部以上有锯齿,两面被毛,下面具腺点;叶柄长1~3厘米。花淡紫色,2~3朵一束对生,总状花序式排列于枝顶;萼管状,5齿裂,结果时下倾,上面裂齿大,膜质;花冠管纤弱,肢2唇形,上唇3~4裂,下唇全缘;雄蕊4,2长2短,花丝伸出花冠之外,形如猫须,长4~6厘米;花盘前面肿胀:花柱顶端棒状。小坚果球形,表面有网纹。花期夏、秋。

生境分部生于阳光充足的旷地上,分布我国南部。多为栽培。

化学成分含硫酸钙、未知有机酸的钙盐和钾盐,挥发油、皂甙、戊糖,己糖、葡萄糖醛酸等。叶含内消旋肌醇。

性味甘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去湿,排石利水。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者3~4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猫须草

药材名称猫须草

拼音Māo Xū Cǎo

英文名Herb of Spicate Clerodendranthus

别名猫须公、肾茶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肾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 Y. Wu ex H.Wi [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采收和储藏:在高温高湿地区,肾茶终年生长,尤以4-10月生长旺盛。一般每年可采收2-3次,管理得好,可收4次,每次在现蕾开花前采收为佳,宜选晴天,割下茎叶,晒至七成干后,于清晨捆扎成把(防止叶片脱落,再曝晒至全干即可)。一般每1hm2可收干的枝叶1500-2250kg,鲜干比为5.6-6.5:5。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4-3c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8.5cm,宽1-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下延至叶柄,边缘在基部以上具粗牙齿工疏圆齿,齿端具小突尖,两面被短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具6朵花,在主茎和侧枝顶端组成间断的总状花序,长8-12cm;苞片圆卵形,长约3.5mm,先端柔尖,下面密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花萼钟形,长5-6mm,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花后增大,上唇大,圆形,下唇具4齿,齿三角形,先端具芒尖,正中2齿比侧2齿长1倍,边缘均具短缘毛;花冠浅紫色或白色,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具腺点,花冠筒极狭,长9-19mm,直径约1mm,上辰大,外反,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微缺,下唇直伸,长圆形,微凹;雄蕊4,极度超出花冠筒外2-4cm,前对略长,花药小;子房4裂,花柱长长地伸出,柱头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卵形,深褐色,具皱纹。花期5-11月,果期6-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000m的林下潮湿处或草地上,更多的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西双版纳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多湿环境,怕寒,怕旱,忌积水,耐肥。年平均气温18-24℃的地区,生长正常,平均气温25-30℃的高温多雨月份生长迅速旺盛,月平均气温17℃以下时生长停止,气温低于4℃时,叶红、枯萎、死亡。宜选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或壤土,且具有适当荫蔽的环境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多用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残。扦插繁残:适宜的扦插时间,北方7-8月;南方四季均可,以3-4月份为好。插条长10cm,每截段保留2-3节,插穗宜随剪随插,行距15-20cm,株距5-7cm,插后保持荫蔽,湿润,约2星期内生根,存活后15d左右可移栽,行株距30cm左右为宜。分株繁殖:在生长旺季到来之前时行,分株取苗(包括下垂触地生根的老枝)直接移栽。

田间管理 移栽后注意保湿,生长期适时除草、松土和追肥,肥料以腐熟厩肥或人畜粪尿等有机肥为好。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30-70cm或更长。茎枝呈方柱形,节稍膨大;老茎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断面木质,周围黄白色,中央髓部白色;嫩枝对生,紫褐色或紫红色,被短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下的叶片边朋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的叶片边缘有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柄长约2cm。轮伞花序每轮有6花,多已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微苦。

以茎枝幼嫩、色紫红、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芭四棱形,表皮细胞1列,被有多种类型毛茸。皮层薄壁细胞5-10列,于棱角处有厚角细胞3-6列。中柱鞘纤维木化,3-10个一群,断续成环。韧皮部薄壁细胞小而略皱缩。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少数2-3个相柔,径向散列,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均呈方殂或多角形,木射线宽1-2细胞。骨部薄壁细胞具壁孔。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有毛茸,下表皮具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海绵组织细胞4-6列,排列疏松。主脉处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粉末特征:棕色。①茎的韧皮纤维直径26-42μm,长100μm以上,壁木化,具壁孔。②木纤维直径31-46μm,长1000μm以上,壁微木化,具壁孔。③管胞直径30-80μm,长500-1000μm。④叶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气孔直轴式。⑤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82-96μm,柄单细胞。⑥腺毛头部单位细胞,直径41-63μm柄单细胞。⑦单细胞非腺毛基部直径31-38μm,长81-108μm;多细胞非腺毛,2-5细胞,基部直径62-80μm,壁厚,具壁疣。⑧螺纹导管。此外,有茎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正方形;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纹孔;油滴。

化学成分全草含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按发油及其他成分。三萜类:α-香树脂醇(α-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甾醇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黄酮类:三裂鼠尾草素(salvigenin),6-甲氧基芫花素(6-methoxygenkwanin)[1],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3′-hydroxy-5,6,7,4′-tetramethoxyflvone)[1,2],高山黄苓素四甲醚(scutellarein tetramethylether)[3],异甜橙素(isosinenset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醇(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ol),5,6,7,4′-四甲氧基黄酮(5,6,7,4′-tetram-ethoxyflavone)[4]tffavone)[4]等。挥发油:柠檬烯(limonene),龙脑(borneol),廘香草酚(thymol)。此外还含酒石酸(tartar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戊糖(pentose),葡萄糖醛酸(glucoronic acid),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皂甙(saponin)和无机盐[2]等。

药理作用猫须草中的橙黄酮、高山黄苓素四甲醚在体外试验中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生长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0μg/ml、5μg/ml[1]。高山黄苓素四甲醚在体外对鼻咽癌(KB)也有细胞毒作用,ED50为27μg/ml,但体内试验没有抗癌活性[2]。

性味味甘;淡;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蚌壳草根

    《中药大辞典》:蚌壳草根药材名称蚌壳草根拼音Bànɡ Ké Cǎo Gēn别名咳嗽草、大铁扫把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秋、冬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半灌木,

  • 藏荆芥

    药材名称藏荆芥拼音Cánɡ Jīnɡ Jiè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藏荆芥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peta angustifolia C.Y.Wu原形态藏荆芥,多年生草本,高约60cm。

  • 佛肚花

    《中药大辞典》:佛肚花药材名称佛肚花拼音Fó Dù Huā别名岩白菜,虎皮、小荷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

  • 青江藤

    药材名称青江藤拼音Qīnɡ Jiānɡ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青江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hindsii Benth.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晒干。原形态青江藤

  • 扇蕨

    《中药大辞典》:扇蕨药材名称扇蕨拼音Shàn Jué别名搜山虎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扇蕨的根茎或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的

  • 白花菜根

    药材名称白花菜根拼音Bái Huā Cài Gēn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白花莱科植物白花菜的根。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水酒等量煎服,治淋病。"用法用量

  • 刺榆皮

    药材名称刺榆皮拼音Cì Yú Pí出处1.刺榆皮入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云“江东有刺榆,天大榆,皮入用不滑,刺榆秋实。”2.《蜀本草》按《尔雅疏》云:“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耳,而刺榆有

  • 小药木

    药材名称小药木拼音Xiǎo Yào Mù别名佳崩、羊舌树来源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老鼠矢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tellaris Brand采收和储藏:叶,春、夏季采摘;根

  • 花叶狗牙七

    《中药大辞典》:花叶狗牙七药材名称花叶狗牙七拼音Huā Yè Gǒu Yá Qī别名金毛狗脊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华北鳞毛蕨的根茎。夏、秋间采挖,去须根,洗净晒干。原

  • 喜马拉雅紫茉莉

    《全国中草药汇编》: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名称喜马拉雅紫茉莉拼音Xǐ Mǎ Lā Yǎ Zǐ Mò Lì来源紫茉莉科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 (Edgew.